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实践的坐标:马克思实践历史哲学的现实性和超越性

    王国兵;雷龙乾;

    马克思实践历史哲学作为解释历史的方法,它不是证明现实和未来历史发展的绝对定理。通过揭示马克思实践历史哲学的实践"核心"逻辑,指出马克思实践历史哲学为什么从以往的理性历史哲学转向。围绕实践历史哲学的逻辑,马克思站在实践历史哲学的两个坐标,即现实性和超越性上,指出实践历史哲学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属性,形成认识历史和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最终确立马克思实践历史哲学的新形态。

    2019年01期 v.38;No.133 1-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马克思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超越——从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本质来看

    胡啟斌;

    在马克思看来,李嘉图所处的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方式尚未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仍被视作为一种永恒、自然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本质之间的矛盾亦尚未得到合理解决。主要归结为:其一,李嘉图站在资本主义阶级的立场去理解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单纯划为自然范畴。其二,李嘉图未能细分商品质的需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条件,以及没有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其三,李嘉图没有很好的厘清抽象劳动概念甚至忽视了抽象劳动。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体性地位,明确了价值实体概念及价值规律,并着重研究商品价值形式中质的规定性,这是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超越。

    2019年01期 v.38;No.133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伪善研究述要与思考

    洪倩;

    伪善是道德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界就伪善的内涵、特征、成因及消解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伪善提供了理论助益和现实启迪。为了较好地促进人们在道德上弃伪求真、诚信相待,淡化乃至消解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应从完善道德价值边界、注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密切结合道德建设的基本问题等方面去强化对伪善问题的思考,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

    2019年01期 v.38;No.13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地方依恋对居民文化保护行为的影响机制——文化认同的中介作用

    王永桂;赵士德;

    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地方文化整体性保护的地理空间,地方文化资源是保护区内的核心要素资源,实现地方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对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受全球化的影响,存在对地方文化认同的危机或缺失的现象,进而弱化了地方居民对文化保护的意愿与行为。地方居民的积极保护行为是地方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运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依据对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调查的552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居民地方依恋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居民的文化保护行为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地方依恋的四个维度,即自然关联、社会关联、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与文化保护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自然关联、社会关联、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与文化保护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文化认同中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居民对地方依恋的程度越高,居民文化保护行为强度越高,提升居民地方依恋度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强化居民的文化保护行为。

    2019年01期 v.38;No.133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

    周强;王海鹏;薛海燕;

    绿色转型发展既是新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分析、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但普遍缺乏宏观层次的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基于此,利用除西藏之外的30个大陆省市区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对可能影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1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主要由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驱动,市场、企业及政府对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建议发展绿色建筑需要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供需两端双向激励、鼓励绿色专利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并加大媒体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通过建立综合多元的驱动机制方可推进绿色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19年01期 v.38;No.133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哲学

  • 康德对于亚里士多德形式因的重新发现

    吴宁;

    亚里士多德形式因是康德先验形式概念的重要思想来源,是康德把目的论与美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契机。康德创造性地把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中的形式因发展为先验形式概念,把形式因中的目的因发展为主观合目的性,从而为人类在审美领域找到审美判断的先验原则提供了可能,而这种表现为自然形式合目的性的先验原则正是康德对于亚里士多德形式因重新发现和改造的结果。

    2019年01期 v.38;No.13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被贬低的审美:自然美的历史阐释与当代之思

    徐向阳;孔娜娜;

    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美学的经典范畴和基本论题,历来受到美学家们不同程度的关注。而自然美在美学中的地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要么作为艺术美的相对意义而存在,要么直接被称为"不完全、不完善的美"。西方传统美学和分析美学受康德和黑格尔的深刻影响,美学发展成所谓的艺术哲学,自然美被排除在美学之外。随着时代进步,美学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当前与自然美学密切相关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的出现,提升了自然美学的地位,是对传统认识论美学"人化自然"观的拓展和突破。但是,当前审美主体、艺术实践、艺术传播方式等的变化,自然美学将何去何从,有待深入讨论。

    2019年01期 v.38;No.133 44-4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价值流通的中断和经济逻辑的疯狂——析大卫·哈维反价值理论

    孙亮洁;

    大卫·哈维认为反价值是阻碍价值实现的因素,是对价值的否定,其直接表现是价值流通的中断。反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影响深远,它刺激了更剧烈的债务危机,资本为了对抗反价值更加倾向于深入操纵政治和政策,反价值也带来了社会的普遍异化,但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抗争资本主义的新场域。一方面,哈维的反价值理论具有乌托邦幻想性、不彻底性和隐含着的"中国威胁论"的局限。另一方面,该理论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分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促进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向。

    2019年01期 v.38;No.133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FDI、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郑志强;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分析FDI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制的前提下,基于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方程,分别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验证FDI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和大小,随后分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地区深入探究两者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差异化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层面上,FDI与产业结构优化呈倒U型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同时,人口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消费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层面上,FDI、技术创新以及控制变量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2019年01期 v.38;No.133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地方政府职能堕距与网约车治理困境

    周恩毅;薛丹丹;

    近年来,网约车发展迅速。它的出现,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地方政府职能堕距现象更加剧了网约车之"乱象"。地方政府职能堕距是政府职能"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从地方政府职能堕距入手,阐述其与网约车治理之间的关系,探讨地方政府职能堕距对制约网约车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就走出网约车治理困境提出建议对策,以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网约车市场健康发展。

    2019年01期 v.38;No.133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研究评析

    任江辉;

    坂口安吾是战后初期日本文坛的名家,也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性作家,其与太宰治一同被日本学界称赞为日本无赖派文学的"双峰"。在文学叙事内涵上其秉承颓废堕落的艺术情调,在文学叙事手法上其坚持反传统,力图革新,在文学批评话语上其犀利批判传统和权威,主张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战后初期日本文学思潮的发展和转型。故中国学界和日本学界均热衷于坂口安吾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研究坂口安吾这一问题上,应该将研究目标明确化,研究思路清晰化,研究重点突出化,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内容丰富化,才能较为客观、准确地解析坂口安吾的叙事风格和批评价值取向。

    2019年01期 v.38;No.133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众生病相与乡村挽歌——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中的疾病书写

    雷妮妮;

    在长篇小说《秦腔》中,贾平凹把对秦腔艺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眷恋与惋惜之情都寄托在了张引生、夏天智、白雪、牡丹这四个人物形象身上。无论是张引生的疯癫、夏天智的绝症,还是白雪的病态婚姻、牡丹先天畸形的身体,这些众生病相的喻意与蕴言五味杂陈,令人深思。作家通过对清风街上众生病相的叙写,显示了其对乡村传统文化处境及生路的焦虑与担忧。由身体疾病到精神病相,再到乡村传统文化的衰微,艺术地展现了在社会转型期,乡村人的精神困境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艰难情状。

    2019年01期 v.38;No.133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言情小说叙事中的传统性及其创作反思

    原艺珍;韩蕊;

    网络言情小说占据当下网络文学的半壁江山,文学受众以网络为媒介由精英阶层扩展到底层民众。基于新时代的文学景观,网络文学虽很难被传统的精英文学所认可,但隐藏其中的传统叙事模式与创作风格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可读性,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的审美经验的情感认同。选取有代表性的网络言情小说,从传统叙事策略、创作风格与传播形式等方面探索发现其内在的文学价值,探究其与传统鸳鸯蝴蝶派小说之间的继承与流变,同时对其叙事中的传统性进行当代解读与反思。

    2019年01期 v.38;No.133 84-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的多维建构

    罗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是教师倡导价值交流、思维开放,学生主体参与、生成意义,进而促成师生思想融通、精神共享的教学形式。根据对话教学的基本理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可从五个维度来系统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的理论模型。具体来说,教学目的观,突出学生知识建构成才要求向价值获得成人要求的转化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课程观,着力打通体系化教材文本与生动性现实生活的共生联系,活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观,注重教师传递讲授与师生共享建构的互通配合,加强教与学的正向耦合;教学师生观,强调单向客体对象向双向主体间性的关系变奏,呈现师生的平等身份;教学评价观,实现知识发展与意义生成的双重效能,推动教学意义生成。

    2019年01期 v.38;No.13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效能探讨——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

    刘宁;汤鸣;王美丽;张立玮;屈建军;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事关高校的内涵式发展,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监控执行力度不够、监控范围过小、反馈和落实环节不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效能较低。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对影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效能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指出通过强化监控机构与队伍,兼顾全局、抓住重点,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平台,编印教学督导简报,"一事一单"问题处理,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效能的提升。

    2019年01期 v.38;No.13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书评

  • 《文化产业集群演化研究》书评

    齐勇锋;

    <正>近年来,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竞争激烈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集群理论的成熟,不少学者对文化产业集群演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将文化产业集群视为社会复杂系统问题而非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如何把重点聚焦在集群网络组织协同作用对其演化的内在影响上?有无路径可寻?有何经验借鉴?文化产业集群演化过

    2019年01期 v.38;No.133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关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微信公众平台

    <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刊号为ISSBN 1008-7192,CN 61-1330/C,公开发行,双月刊,创办于1999年,其前身为创刊于1982年的《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为全国理工科院校学报(社科版)优秀期

    2019年01期 v.38;No.1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一、稿件基本要求1.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不应含有非公知公认的字符。2.作者应真实可信,并提供每位作者的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3.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写成尽可能多地提供定量和定性信息的报道性文摘(须含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300~400字),其中不应含有参考文献和非公知公认的字符。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4.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社会科学》中选用,也可从公开出版的

    2019年01期 v.38;No.133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