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郭虎;王菁;吴雨;

    通过对近十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研究回顾,发现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概念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有利条件、限制因素、具体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还存在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建设路径的有待扩展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反思基础上,基于更好建设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学者们还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加紧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元理论研究;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优势与问题;找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路径。

    2018年05期 v.37;No.1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张志胜;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因能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思路,积极创新组织的设置载体,从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建设思路与方法滞后、组织的凝聚力不强、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萎缩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唯有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的这一战略大局,不断优化自身的建设思路与建设原则,创新设置载体与活动形式,加强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夯实集体经济基础以及推进各项制度建设,才能真正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路人。

    2018年05期 v.37;No.131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人民性视角下的朝鲜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探析

    韦宝畏;穆佳宁;

    "人民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本质和核心,以人民性尺度为操作水准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问题最本真的出发点和归宿。朝鲜族传统村落由人民创造与积淀,并由广大人民的智慧而充裕,也应以人民性为标准进行保护及合理利用。在诠释朝鲜族传统村落人民性内涵基础上,切实提出增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建立文化传承纽带;提高人民保护自觉性,杜绝消极更新方式;以人民需求为依归,激发传统村落活力的朝鲜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思路,以期对促进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和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18年05期 v.37;No.131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儿童友好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林瑛;董璟璟;

    街区是儿童生活最为密切的场地,街区的公共空间儿童友好是街区规划的基本价值所在。同时由于我国正经历着最大规模的城市化,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我们街区内的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不能采用发达国家低密度发展模式,紧凑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研究街区公共空间的基本价值(儿童友好)与发展的必然途径(紧凑)的结合模式,既能满足我国"节约土地"的基本国策,解决我国地少人多的矛盾,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最大可能满足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目标人群的使用需求,体现城市规划为公众利益谋福利的基本价值。

    2018年05期 v.37;No.131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8K]
    [下载次数:10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文创产品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为例

    燕红羽;祁嘉华;

    传统村落的优势在文化,如何在挖掘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机遇,是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文创产品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关乎村落经济的发展,还关乎村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农耕文明的延续。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陕西既产生了关中地区的农耕文化,也在黄土高原地区积淀了战争文化,还出现了秦巴山区的商隐文化,使分布在这些地区的传统村落都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然也是传统村落形成新产业的重要契机。

    2018年05期 v.37;No.13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银行债权保障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高对策研究——基于盈余频率分布模型

    王敏;刘晓岚;吴梦溪;

    银行债权保障是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之一,公司盈余质量提高又反过来强化银行债权保障。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两者的良性互动需要对盈余管理内涵,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结构化分析,即盈余管理的动力、契机、空间和可能性均一定程度存在,由此根据上市公司报表数据建立盈余频率分布模型,通过对盈余频率直方图分析得出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的现实结论。进而从健全关联交易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有融资结构、完善内控机制等方面探讨银行债权保障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高的对策。

    2018年05期 v.37;No.131 37-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智慧养老政策发展及实践问题研究

    余晓艳;赵银侠;

    我国智慧养老政策推进实施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国家宏观智慧养老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点的智慧养老模式。国家出台的智慧养老政策在指导地方智慧化养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宏观层面的智慧养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政策的引导性作用发挥不够、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政策宣传也不到位、智慧养老需求与供给不能有效地对接。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智慧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政策优惠的力度,做好基线调研,对接养老需求,提高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为智慧养老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促进我国智慧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

    2018年05期 v.37;No.13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替代还是互补

    李辉;韩少真;赵嘉仁;

    选取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之间既非"绝对替代",也非"完全互补",而是"动态依存",具体表现为产品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董事会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等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与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持股比例、经理层年度报酬、经理层股票期权计划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上述结论启示我们,要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经理层激励制度,另一方面应从降低行业准入壁垒方面大力推动产品市场竞争。

    2018年05期 v.37;No.131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研究——临界就业分析视角

    李从容;慕宝霞;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稳定就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临界就业对陕西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陕西省4个地市384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 8个维度的分类别交叉联立分析,发现在政策效果方面:经历临界就业已正规就业的毕业生对陕西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关注情况、知晓情况、宣传情况以及满意度,均高于未经历临界就业已正规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经历临界就业已正规就业的毕业生所期望薪资与实际领取薪资基本相符,对薪资的满意度、福利保障的享受情况、工作单位的满意度均高于未经历临界就业已正规就业的毕业生。提出健全临界就业法律法规,建立临界就业保障机制,树立临界就业观念的对策建议。

    2018年05期 v.37;No.131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环境司法能动的证成及在中国的展开

    胡攀;

    环境司法能动的提出因应于环境司法现状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环境纠纷的特殊性、环境行政供给不足与环境风险下行政权的新变化,以及转型时期环境司法面临多元利益纠葛,为环境司法能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性证成。环境司法能动在地方法院的开展推动了原告资格认定、诉讼程序、责任认定以及执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但同时也存在合法性与民主性基础缺失、易受地方政策主导以及司法权不当扩张而实质侵入行政权范围的问题。对此应从健全环境立法、统一司法适用尺度和转变环境司法能动的重心三个方面进行应对。

    2018年05期 v.37;No.13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实施建筑节材的法律激励与强制措施研究

    吴永静;

    建筑节材在我国的推行面临诸多挑战,而现有针对建筑节材的研究,多集中在节材的技术措施、标准及评价领域,节材的法律研究少且多为间接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节材法律激励与强制措施实施现状及不足,提出制定多样的激励措施,建立全面的强制措施体系的建议,旨在为建筑节材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节能减排、削减建筑业能耗、环境保护,实现建筑业和建材工业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意见。

    2018年05期 v.37;No.131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从“骄傲的英国自耕农”到“农业短工”——马克思关注莎士比亚的一个视角

    和建伟;

    莎士比亚笔下的"自耕农"形象具备经济独立、自尊勇敢等特点,在历史上长期以来也是保卫英国领土完整的力量。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进程中,这一阶层沦为马克思著作中极端贫困的"农业工人",他们超负荷劳动,身体畸形,且精神空虚沦落。马克思对农业工人的高度关注,鲜明表现其经济学中的人文关怀。马克思引用莎士比亚的独特视角,对于我们今天研读莎士比亚不无启示。

    2018年05期 v.37;No.131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造社早期留日作家的留学体验与疾病隐喻

    郑佳苗;

    在创造社早期留日作家的留学体验中,大正时期的现代性文化、文学思潮影响、以及作为弱国子民的生存困境等影响并生成了他们的疾病书写。从个体层面看,创造社早期留日作家的疾病书写隐喻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与现代新伦理;从群族层面看,他们从个体出发,将个人放在与群族平等的位置上,通过个体的疾病,隐喻了国家的病态,展现了一个群体在异国他乡的漂泊感与孤独感,并且在不同时期隐喻了不同的民族国家观念,个体与国家在他们的疾病书写中形成一股张力。

    2018年05期 v.37;No.131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祖常文风革新之功刍议

    唐值瀚;

    文章至元,承宋季庸沓骫骳之文弊,马祖常踵武前贤,力求复古以革新。举其大端,为文法先秦两汉,推扬宗经载道、修辞立诚的文章创作宗旨,重视作者的道德树立,重构文章的刚健骨力,此其一。其二,文尚质实,不事藻饰,蕴含鲜明的现实品格,以具体的文章实践反拨宋季骫骳文风。其三,两知贡举的文化行为对于马祖常推进复古革新的文学实践有着重要意义。马祖常发挥主持科试的便宜条件,使复古革新的文学主张付诸铨选人才的具体行为之中,取录与自身文学主张相契合的进士文人,传播复古革新思想,导引元代文章步入雅正宏大之境。

    2018年05期 v.37;No.131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