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

    刘顿;

    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处理好当下中国的最"短板",即农村地区七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这一短板影响着中国社会治理的稳定与进程;左右社会发展中的财富分配的平衡;也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精准扶贫思想进行深层的学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精准扶贫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经纬,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协同精神、生态精神、人民精神,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悟与践行。

    2018年04期 v.37;No.13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时间观念的内在逻辑结构

    程慧敏;

    在马克思那里,时间成为人类存在状态的一种表现,对时间的研究本质上也就是对"人"的剖析。就时间的内在逻辑结构而言,马克思认为它主要由"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构成,其中,前者又包括着"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他对此三部分内容的解释意在分别揭露出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和自由发展的根本所在,由此便展现了时间的经济哲学内涵、"人"的意义性存在。可以说,人的存在论成为马克思时间观念得以生成的重要基点,这也反映出该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

    2018年04期 v.37;No.13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梭与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比较及启示

    邓娟娟;

    法国的卢梭和涂尔干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都提出了著名的道德教育理论。通过认真分析对比后发现,这两种道德教育理论在强调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尊重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性、提倡实践教学、注重培养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意识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而在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的理念、教育者的作用以及教育对象的地位等方面,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时代变迁,尽管这两种道德教育理论各有其局限性,但由于在这两种道德教育理论中都强调了尊重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性、提倡实践教学和注重培养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意识的重要作用,这对我国在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以及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2018年04期 v.37;No.13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山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保护范围的划定——以山西陵川黄庄传统村落为例

    石谦飞;王秀芝;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传统村落,尤其是地处闭塞的山地环境传统村落逐渐衰败,甚至消失。为了使传统村落在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制定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以山地传统村落山西陵川黄庄村保护发展规划中保护范围的划定为例,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对山地环境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保护范围划定的意义、方法和原则进行介绍,之后分别阐述了黄庄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和方法。

    2018年04期 v.37;No.130 20-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隔阂:职业群体分化视角下的深圳二线关社会分层讨论——以同乐关为例

    赵曜;

    深圳二线关是特区与内陆的人为边界,边界内外土地政策、经济制度等差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二线关反而影响了城市的前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二线关周边居民在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隔阂。通过对沿线关口之一的同乐关进行实地调研,对周边差异化的工作场所、收入、居住、通勤以及日常活动情况等五个方面,从空间分布与人口职业情况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二线关的这种分化隔阂问题,始于物质、空间上的区隔,随后逐渐以不同的职业为划分,各群体在生活环境、方式、境遇等方面呈现出进一步的隔阂,初露社会不公平的端倪。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置入职业教育,提供阶层流动,以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化、合理化的解决思路。

    2018年04期 v.37;No.130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社区文化吸引营造研究——基于鼓浪屿网络游记的扎根分析

    凌欢;郑向敏;

    文旅融合语境下,旅游社区文化吸引的营造有利于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运用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方法,以鼓浪屿网络游记为原始经验材料,自下而上探究鼓浪屿文化吸引的内容构成,建立适合于旅游社区文化吸引营造的实质理论。借助Nvivo8软件经过三级编码过程,最后归纳提取3个核心范畴,即旅游社区文化吸引构成的3个维度:物质文化吸引、行为文化吸引和精神文化吸引。进而依据扎根分析构建的探索性理论,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方面提出旅游社区文化吸引营造建议。

    2018年04期 v.37;No.13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评价

    王艳;吴梦楠;刘巧;

    丰富的能源储备推动陕西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在全社会积极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基于DEA方法对陕西省2006—2015年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评,建立陕西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陕西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业规模、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管理水平都能有效促进陕西省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提升,对外开放程度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作用而影响节能减排效率。

    2018年04期 v.37;No.130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

    贾仓仓;陈绍友;

    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对中国1978-2016年产业结构演变影响经济增长的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时间趋势看,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征,且与中国改革进程紧密契合。(2)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稳定的特征。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造成长期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产业结构高级化。(3)从偏效应视角来看,以2009年为界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促进转向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2年从抑制转向促进。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重点强调产业结构从"偏离"向"合理"转型,并努力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2018年04期 v.37;No.130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游客旅游动机对文创旅游目的地重游意愿的影响——文化接触的中介作用

    孙瑾瑾;李勇泉;

    伴随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也成为近年发展较快的旅游类型之一。文化是文创旅游目的地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对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有关文创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从游客视角探讨文创旅游地发展的相关研究。基于文创旅游地的研究情境,从游客角度开展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文创旅游地游客旅游动机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加入文化接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发现:(1)文创旅游地旅游者旅游动机对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文化接触有显著正向影响;(2)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文化接触在旅游动机与重游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文创旅游地应重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与体验性的文创产品,重视游客文化互动与体验质量,从而获得长足发展。

    2018年04期 v.37;No.130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社会

  •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政府经济职能演变及启示

    王萍;

    在发展经济学中,政府职能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经历了从"计划控制"、"矫正价格"、"矫正制度"的演变。"计划控制"主张由政府来配置资源和调整经济结构,"矫正价格"主张政府按照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以及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思路来发挥作用;"矫正制度"要求政府提供产权制度、交易制度、意识形态等。梳理发展经济学发展脉络,目的在于在尊重经济发展动力和规律同时,跳出以市场失灵为逻辑出发点和核心范畴来界定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范式,要以特定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核心范畴,强调短期稳定和长期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发展机制上高度重视市场经济,合理发挥政府职能,审慎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来建构理论逻辑。

    2018年04期 v.37;No.130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伦理学视角下GDP发展观与绿色发展观的价值审视

    赵艳;

    发展观支撑和引导着整个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的社会实践,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也就决定着"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些目的论和价值论的确定。结合发展观本身内含的伦理道德因素,通过反思GDP崇拜下发展目标与发展结果的扭曲和异化,揭露了GDP发展观的片面性和不合伦理道德性。同时,从绿色发展观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美好生态和美好未来的回应三个角度,阐释了绿色发展观是一种"更加关注人类自身关系和解、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关系和合、更加关心代内代际关系和谐"的既合规律性、又合伦理道德的发展观。

    2018年04期 v.37;No.130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移动虚拟社群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

    谢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急速而至,使得中国社会生活网络化程度日益深化,网络空间社会行为已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主要行为内容之一。在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力之下,从聚集到拓展均发生颠覆性变革的移动虚拟社群,跨越了空间的界限,已演变为人们进行互动与分享的新型空间,并呈现出社群成员年轻化、同质化、社群信息获取碎片化、分享化和社群互动参与扩大化、富媒体化等崭新特质。移动虚拟社群对深度分化的中国社会具有多元化的整合功能,即在利益诉求、制度改革、价值认同、结构调整中消除实体空间社会分化的驱力,并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整合动力。

    2018年04期 v.37;No.130 76-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神曲》与《资本论》“地狱”意象比较

    和建伟;

    但丁结合基督教传说与古希腊文化传统,在《神曲·地狱篇》中塑造出对各种罪恶施以惩戒的地狱,揭示佛罗伦萨的乱象,表达赞美理性、尊重人性、崇尚和平的人文思想。马克思以地狱指称资本主义现代工厂,揭示资本吸血鬼的真实面目,表达对底层无产者的人文关怀。与但丁的地狱相比,工厂"地狱"中的资本吸血鬼更残忍,苦役更残酷,受罪人数更多,并且都是无辜者,工人的身体畸形与智力退化更是超出了但丁的想象。马克思以地狱喻指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绝非夸张,但丁的地狱之旅只有一天,马克思则"下地狱"研究政治经济学数十年,马克思"下地狱"经历也表明其人文精神的坚定。

    2018年04期 v.37;No.130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柳青研究七十年述评

    胡飞海;

    作为当代文坛一位颇具个性和影响力的现实主义作家,柳青及其创作历来都是学术界关注和研讨的重点对象。综观迄今长达整整七十年柳青研究的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作家主体"、"作品文本"和"影响与比较"三方面。然而通过细致梳理,可发现七十年的柳青研究在作家主体的内在精神衍变、作品文本的审美研究和柳青创作与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空间。

    2018年04期 v.37;No.130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