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研究

    董方;

    马克思遵循黑格尔关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区分,推进了对黑格尔关于"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论断的批判,把克服市民社会与人类解放相联系起来,并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人类社会"价值取向。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推演逻辑,其反映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两者关系的争论演变,也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2017年06期 v.36;No.12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稳定与嬗变:环境变迁下的政党适应性研究

    陈炜;周朋飞;

    政党适应性是指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环境所形成的调整适应能力,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后天获得的特性。这种特性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刺激—回应"模式,即政党被动根据环境变化,改变和创设新的政治体系以使组织存续;其二是"预测—控制"模式,政党可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培育新的政治话题,控制环境演进方向以适应组织的发展。政党适应性在不同阶段变现为不同的特质,是一种动态的适应性,政党适应性因政党起源、环境、文化的不同而差异明显。政治现代化对政党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党必须主动回应挑战,但同时政党适应性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017年06期 v.36;No.126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叙事与想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意向性探析

    袁张帆;

    意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属性,意向性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结构,这一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语言正是通过意向性这一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传达教学意思、打造教学意境,揭示教学意蕴,使学生理解意思、感悟意境、塑造意象、实现意义,实现叙事与想象的功能。

    2017年06期 v.36;No.126 12-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文化

  • 论海德格尔居住伦理思想及其对“记得住乡愁”的启示

    杨航征;华锐;

    海德格尔将"诗意的栖居"规定为居住与建筑的本性,同时赋予精神家园以建筑同样的意义。其居住与建筑思想始终包含着对失去精神家园的担忧以及重建精神家园的伦理关切,核心是"人的生存本身"。居住与建筑不仅意味着交往和沟通,更是在世的精神慰藉。海德格尔的居住伦理思想启示我们,"记得住乡愁"要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来承载乡愁,通过建筑与思想统一来安放乡愁,通过乡土文化和情感记忆统一来传承乡愁。

    2017年06期 v.36;No.126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与对策

    李晖;

    新疆自古以来"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聚居形式为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以经济、区位因素、教育文化为背景,选取学界针对"非遗"问题面临的角色定位、文化冲击、商业运作、法律空白等研究观点,对新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主导民族文化圈为区域分布特征的新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正面临着地理区位跨度分散;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等影响。表现出保护主体—传承主体角色定位混乱;时代变迁与商业进化造成的"非遗"本真性破坏;少数民族文化竞争力与外来文化协调保存能力羸弱;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觉认识不足;针对性法律法规缺乏等问题。着重通过政府间三段式管理协调;商业活动带动;职业教育与地区定点帮扶;校园入驻与"非遗"民族团结宣传;完善"非遗"法律法规细节建设等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2017年06期 v.36;No.126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水平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超;蒋萍;孙茜;

    为研究影响区域创新绩效产出的差异性,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了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产业结构水平与地区创新绩效的计量分析模型,分析各变量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水平si对创新绩效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但是该变量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显著的提高创新绩效产出;(2)金融发展程度fd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显著的提高了创新绩效产出水平;(3)产业结构水平si和金融发展程度fd的交互项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4)中国产业结构的分布特征和金融发展程度在各个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部地区产业结构si的优化显著的提高了该地区创新绩效的水平,而金融发展程度fd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也显著的提高了地区创新绩效水平。

    2017年06期 v.36;No.126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旅游社区营造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

    凌欢;郑向敏;

    旅游社区营造是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对旅游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引入旅游社区,以福建永定土楼为案例,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和扎根编码的方式,在分析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基础上,从文化吸引、地方吸引、景观吸引和产品吸引四个方面阐述旅游社区营造的主要内容,是对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并为旅游社区营造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

    2017年06期 v.36;No.126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哈密阿勒屯村空间形态特征探析

    张婷玉;韦宝畏;

    哈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荒漠化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伊斯兰宗教文化特色。阿勒屯村是哈密地区维吾尔族适应地域恶劣自然条件和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影响而营建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从历史文脉,选址布局,街巷形态和庭院特色等对阿勒屯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能对当地维吾尔族传统村落空间特色的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2017年06期 v.36;No.12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法分析研究——以亚洲地区的UNESCO传统村落为例

    刘志宏;李钟国;

    通过对亚洲地区的传统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阐述传统村落的入选现状、历史文化、村落遗产价值、村落遗产保护制度等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亚洲地区传统村落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国的传统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法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比较。通过对其分析,总结出亚洲国家传统村落的文化特征。最后,结合亚洲地区的案例分析,提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的传统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方法。介绍其方法体系的可行性,并为其他传统村落今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上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7年06期 v.36;No.126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碑刻史料谈清代重庆地区会馆建筑及其工艺

    傅裕;

    重庆地区现存会馆建筑70处,其中主城保存下来的会馆有3处,分别是湖广会馆、广东公所以及齐安公所,这些保存下来的会馆建筑布局精巧,雕饰精美,作为山地建筑的代表,多有学者将目光锁定于此,从建筑学的角度对会馆建筑进行研究,并且成果丰硕。文章转换视角,以2004—2005年湖广会馆建筑群修复过程中出土的数方石碑为考察中心,结合巴县档案中所载的会馆建筑信息,从文献史料的角度梳理清代重庆地区会馆在建筑选址上的特点,回溯会馆建筑以及装饰工艺上的传统技法和装饰特点。

    2017年06期 v.36;No.126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岭南“三间两廊”传统民居人文关怀设计探析

    李剑清;缪剑峰;

    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三间两廊"的居住空间布局形式以及空间元素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发掘岭南传统居住空间中人文关怀的设计手法。分析结果表明,三间两廊居住空间人文关怀的设计体现在——灵活的空间布局满足居住生理需求,建筑构件的防御性设计满足居住安全需求,交往空间的多层次及复合性设计满足居住交往需求,运用色彩、形体变换以及引入文化要素满足视觉及归属感心理需求。岭南三间两廊居住空间的人文关怀设计为当代住宅设计指明了方向:空间可变性、功能多元化及关注群体亲密关系的构建可为住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2017年06期 v.36;No.126 66-7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3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禁闭》之门:基于“他者”世界的“自我”定位

    刘海;

    一直以来,文学界对于萨特的文学实践给予了特定的关照,并在文学与哲学的跨界阐释中相互捧场。然而,当文学批评背负着形而上的哲学使命跌跌撞撞地攀爬于萨特的"禁闭之门",也许并不是解读萨特文学文本的唯一方法或路径。文本符码就像一座迷宫,但它自身隐含着进出的玄机,细心的读者终会发现这座迷宫的法门:从幽闭空间到三个人的故事模式;从他人"目光"到"镜子"的隐喻;从"他者"世界到"他人即地狱"的图景,萨特以形象的方式为我们阐释了人与人相处时自我身份的定位问题。

    2017年06期 v.36;No.12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戏台边上的悲喜人生——论陈彦《装台》的底层书写

    徐翔;

    伴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社会阶层分化,底层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底层书写"也成为文坛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剧作家陈彦的新作《装台》以西京城一群装台人为主角,为我们展示了城市中底层小人物的悲喜人生。作者以他多年深入生活观察入微的笔触,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密布着苦痛、冲突、荒谬但又温情的故事,写出了底层平民的悲欢离合,展示了西京古城的另一片风景,同时也道出了世事人心。

    2017年06期 v.36;No.12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五四”自由婚恋悲剧新说

    彭芃;

    在"五四"启蒙精神的指引下,青年男女们沉默压抑长久的心灵猛然苏醒,他们开始高呼"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为了自由爱情同封建礼教勇敢地抗争。然而当"五四"退潮后,却出现了一些即使奋斗胜利、有情人牵手成功最后却依旧以悲剧结尾的小说。究其缘由,一方面,"五四"男女们自身存在着新旧思想的冲突和与各自性别有关的失误;另一方面,发展滞后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的局限性也注定了"五四"自由婚恋的悲剧结局。

    2017年06期 v.36;No.12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下人”的是与非——沈从文的身份认同研究

    郭大章;

    沈从文一辈子都以"乡下人"自居,但沈从文却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名门望族,且沈从文的创作带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民族重造"的理想,这便与其"乡下人"身份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由此,沈从文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下人",他的这种自称,隐含了来自偏远湘西的沈从文的自卑心理,以及沈从文想以此来保持自己独立的价值评判尺度等原因。因而,沈从文"乡下人"身份的内涵也变得丰富起来:除带有明确少数民族含义和现代意识之外,还兼具"知识分子"、"都市人"和"乡下人"等多重身份特征。

    2017年06期 v.36;No.12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新世纪前十五年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数据统计

    张倩;

    译者是翻译链条的核心环节,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译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译者主体性"主题下的相关数据统计,描述我国2000—2014年间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总结出四种研究模式、39项理论视角、两大类研究内容,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对以往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界定,提出应区分"译者主体性"、"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主体性",旨在促进对该领域更细致的思考。

    2017年06期 v.36;No.126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优秀论文和优秀审稿专家公告

    <正>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优秀论文评选与奖励办法》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优秀审稿专家评选与奖励办法》,编辑部进行了2017年学报优秀论文与优秀审稿专家评选。依据论文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从2014—2015年刊登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依据审稿专家的审稿数量与审稿工作质量,从2016年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审稿工作的专家中评选出优秀审稿专家4人。

    2017年06期 v.36;No.1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6卷总目次

    <正>~~

    2017年06期 v.36;No.12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学报社科版正式创刊于199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开设的主要栏目有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学研究、建筑文化、生态文明、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等。截止目前,学报社科版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数据系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等收录。曾

    2017年06期 v.36;No.126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