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黄华平;

    群众路线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非常必要的,这既由群众路线自身的重要价值和"思政课"具体内容决定的,也由群众路线未来实践主体的地位及其对群众路线认识偏差等因素决定的。群众路线思想融入"思政课"的路径是,应从各门课程内容出发,"马原课"将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论相结合,"纲要课"阐述群众路线的历史渊源、揭示经验总结,"概论课"将群众路线的灵魂与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相结合。同时重视社会实践教学,将群众路线思想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

    2017年02期 v.36;No.12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虚假认同问题研究

    卞云;李俊峰;

    虚假认同是指认同主体对认同客体即一定价值观念的排斥或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人们在接受其思想观念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虚假认同的问题,而这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功利性认同、从众性认同和非理性认同等虚假认同现象是其主要表现。对此,大学生要积极应对,转变认同动机、增强认同效果,努力促成对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认同。

    2017年02期 v.36;No.122 6-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梦社会共识的形成思考

    师帅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着中国社会广泛的社会共识。社会共识的形成发展遵循着其内在一般规律,中国梦社会共识的形成遵从着如下逻辑体系:当下中国国情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其形成的社会条件,社会实践是检验其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确保其得以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实现共享发展是确保其得到实现的重要保障。

    2017年02期 v.36;No.12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西咸新区田园都市与新型农业产业链互动发展研究

    韦林珍;戴婧妮;

    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然而,新区成立时间虽已不短,但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明显制约了其发展,统筹城乡刻不容缓,新区内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则是统筹城乡的最优选择。在分析产业链与城乡统筹互动能够带来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下,分析西咸新区现今产业链"短链"与城乡差距依然明显的现状,认为新区应以其优势打造新型农业与田园都市产业链相结合,通过统筹城乡,从而带动西咸新区乃至整个大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7年02期 v.36;No.122 16-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化解路径

    李旭;林成;

    当产能富余产生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时,即出现了产能过剩。当前,产能过剩呈现出非周期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特征,与我国之前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分析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应从供给侧着手,从政府干预、产业结构以及消费需求结构三个方面考察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实践证明,通过刺激需求以适应供给的方法已经难以解决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要改变模式,以优化供给结构即通过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增强国内产品竞争力等方式使供给适应需求来化解产能过剩。

    2017年02期 v.36;No.122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阶段关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功能转型研究

    魏春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失业风险加大威胁,适应就业领域新常态,保持就业市场稳定和做好去产能行业职工安置工作,需要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生活、促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但是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在理念和制度设计上仍差强人意,难以应对当前就业市场形势。政府需要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早日实现失业保险制度功能转型。

    2017年02期 v.36;No.122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旅游地客栈民宿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黄沛;陈雪琼;

    随着旅游者对客栈民宿强烈的消费需求以及国务院对发展非标住宿的政策支持,客栈民宿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参考饭店和民宿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客栈民宿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内容分析法将去哪儿网的720条顾客评论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对旅游地客栈民宿的综合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设施设备指标中的"卫生间"、"房间"、"床"和"电器设备"均与综合总评价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服务质量的区域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客房数量的客栈民宿在"老板服务"、"环境"和"卫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完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2017年02期 v.36;No.122 36-4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与法学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政府行政价值观之重塑

    周恩毅;党睿涛;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又是全新的囊括社会政治与法律等方方面面的现代化行动,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并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对于传统行政价值观是一种严峻挑战。文章试图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出发,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与政府行政价值观之间相辅相成、同构互益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传统行政价值观所显现出的"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严重、民主意识薄弱,重人治、轻法制,形式主义严重"等诸多问题及原因,由于其严重阻碍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客观上要求传统行政价值观必须进行调整,最后尝试从理论、制度、实践和形象方面来重塑政府行政价值观。

    2017年02期 v.36;No.122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国病”的治疗药方对我国治理腐败的启示

    王怡昕;

    腐败历来是阻碍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严重弊病之一。高度集中的专制性权力、社会对腐败的高容忍度和对"人治文化"的崇拜,铸就了阻碍韩国经济发展的"韩国病"。对此,韩国将法治作为治理腐败的根本药方,通过建立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实行金融实名制、完善公民参与反腐的制度设计等,使"韩国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和控制。而韩国治理腐败的药方和经验,可以给当下中国的腐败治理工作一个重要启示:制度是有效治理腐败的药方,必须要建立健全反腐制度,才能为腐败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逐步推进中国的腐败治理,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2017年02期 v.36;No.122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良好政治生态重构

    沈泽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要求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当代中国,重构良好的政治生态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命题,也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良好政治生态的时代内涵及其科学定位是重构政治生态的基本前提;而切实匡正党风、抓住党政干部责任主体、善用法制重锤反腐以及建章立制、破立并举则是政治生态重构的有效路径。

    2017年02期 v.36;No.122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就业援助的法律属性之辨析

    穆维博;

    就业援助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专项制度之一,具有克服失业性贫困、消除福利依赖和促进就业的功能。针对当前就业援助属性不清的情况,有必要对就业援助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就业援助的核心特点,提出就业援助不但具有"造血型"的专项社会救助的属性,同时还具有保障就业权实现的就业促进法律属性,是兼具就业促进属性的社会救助制度。

    2017年02期 v.36;No.122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传统民居门饰文化研究

    李超;谢亚平;

    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门是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形制、色彩、装饰等物质形态,还折射出民俗、信仰、风水等文化观念。在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下,运用文化区理论、文化景观等理论对传统民居门饰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对晋中地区、徽州地区、西南地区尚存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发掘传统民居门饰的地域特征,尝试分析具有动态特征的门饰文化景观,从而完善对传统民居文化的研究。

    2017年02期 v.36;No.122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0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补园的“补”与“建”

    康红涛;

    补园毗邻江南名园拙政园,是晚清时期的苏州私家园林。园主张履谦喜欢昆曲、书画等传统艺术。补园的整体艺术风格不仅受园主品性、喜好的影响,同时又受其旧园和邻园景观的影响。补园在因借的基础上运用"补"与"建"的造园手法不仅巧妙处理了它与旧园、邻园的关系,而且满足了园主日常生活中交友、拍曲等功能需要,进而成为晚清时期一座颇具声望的苏州私家园林。补园从景名、空间布局等方面延续了拙政园的历史,而苏州博物馆则以现代的形式延续了补园的造园艺术。补园成为连接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的纽带,三者之间历史、文化、艺术一脉相承。

    2017年02期 v.36;No.122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地铁与香港地铁公共艺术建构的对比研究

    赵静竹;

    地铁作为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地铁的发展,地铁艺术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宣传平台。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地处关中平原,具有特色鲜明的关中地域文化,在地铁建设方面,西安是中国大陆第十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仍有多条线路处于建设之中。而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地处中国南海沿岸,曾被英国殖民100余年,长期的殖民历史形成了香港独特的中西文化特色,在地铁建设方面,香港早于西安30余年,在地铁线路的建设上更加全面和成熟。通过对比分析,西安地铁与香港地铁的公共艺术建构有诸多不同,依据两地地铁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容以及设计理念,将其分别分为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以及地域特色三个方面,并选出个别案例进行赏析,进而从整体上对作品形式、材料及设置位置进行总结对比,以对西安地铁艺术作品的设计提供更多思路。

    2017年02期 v.36;No.122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董丽丽;张翔;

    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个行业对高层次人才大量需求而设置的一种学位。文章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该模式首先依据社会行业需求构建培养方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学习为工程实践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生产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专业理论的学习并达到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联系,最终满足社会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017年02期 v.36;No.122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团员意识教育问题探析

    叶磊;陈向阳;吉铮;陶李;

    强化团员意识教育是做好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但新世纪以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淡化了大学生的团员意识,文章重点围绕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这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首先针对团员意识普遍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剖析,总结归纳出团员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提出建立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期推广和实施,开创高校团建工作新局面。

    2017年02期 v.36;No.12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

    杨冬民;王倩;亢佳欣;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2017年02期 v.36;No.122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