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启云;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因其自身的本质规定性,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深孕于现代化的实践之中,二者辩证互动。现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辐射效能:推动了发展主题的深化,促进了内容的丰富,推动了方法的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现代化产生能动作用:对方向进行规约,促进与现代化相一致的人的素质结构的形成,推动了现代化的本体发展。
2017年01期 v.36;No.121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宗基;
建国以来,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社会组织建设思想,包括吸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作用等等。党的社会组织建设思想是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这些思想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建设思想,为新时期社会组织建设指明方向;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增强执政能力奠定基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
2017年01期 v.36;No.12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凯旋;
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存在性、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
2017年01期 v.36;No.12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陆莎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当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场域价值式微、时效性低下,必须回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民族地区的价值诉求,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应与各民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艺术话语、本地话语等特有的文化形式、话语形式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话语形式应切实融入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场域。
2017年01期 v.36;No.12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晓艳;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具平等性;受教育者具有更强的学习自主性。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新的挑战:教育双方获得信息的可逆性转变给教育者的素质和权威带来挑战;"无屏障性"的信息传播使教育内容受到挑战;受教育者日益呈现出的"叛逆性"对教育的模式提出挑战。因此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塑造新的教育者形象,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和创新教育模式是提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对策。
2017年01期 v.36;No.12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广;
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维特根斯坦哲学形成以安斯康姆和汉克尔为代表颇具倾向性的标准解释。但是此前零星存在因而被忽视的不同解释汇聚壮大而终于形成以美国学者为主的颠覆性趋向"美国新维特根斯坦"。它以"治疗性解释"、"果断解读"、"非正统解释"、"单一维特根斯坦主义"为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戴蒙德和考南特不仅果断地解读《逻辑哲学论》的"无意义",而且充分论证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连续性,将整个维特根斯坦哲学看作连贯的治疗性哲学。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这一解释转向引起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巨大争议,掀起国际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新潮。
2017年01期 v.36;No.12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余晓艳;赵银侠;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家庭、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婚姻家庭稳定性逐渐下降,由此引发家庭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与离婚妇女权益保护等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陕西省城乡居民离婚状况及其婚姻状况的地域性特征,探讨离婚对儿童、妇女、老人的影响及各级政府的婚姻保护措施与家庭公共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等内容,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离婚率趋高的原因,提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婚姻家庭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年01期 v.36;No.121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甲子;
"自然"从南北朝便进入文学理论的讨论视野。刘勰、萧统等人推崇的是文采自然、文质相济;中唐古文运动兴起后,在重建文统的进程中,古文论家对"自然"有多方面的省思;在北宋初年的古文运动中,古文论家更是对文理自然、文法自然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宋代古文自成一家的原因之一。文学理论中对"自然"的阐释步步深入,不仅使"自然"成为了古文创作的内在法度,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古文的发展历程。
2017年01期 v.36;No.121 41-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金荣;周恩毅;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适应产业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若干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影产业发展。首先分析了目前电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隐忧,然后梳理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立法供给,包括1978年以来的电影产业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产业法律体系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影产业法律规制需求,最后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立法供给的路径选择。
2017年01期 v.36;No.12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雷;李文成;张永;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写入宪法,任何立法活动自当对人权保障予以重视和个别化落实。在以人为本理念视域下对《建筑法》进行检视,剖析其在建筑业农民工生命健康权、经济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有关人权保障立法内容上不足的表现及成因,进而结合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和建筑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为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权的法律保障,提出完善《建筑法》的建议对策。
2017年01期 v.36;No.121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明苒;刘莉;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旅游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旅游法律具有空间、时间、人为三个要素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法律缺陷。从生态旅游的法治理念、法治体系和法治实施三个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的法治建设障碍,提出构建适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对策体系:即确立生态化的立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导向,制定国家层面、地方性以及地域特色性的法律和实施条例体系,建立生态旅游的先进管理制度、生态旅游资源的事前控制和事后救济制度以及生态旅游的公众参与和教育制度等构成的法治体系。
2017年01期 v.36;No.121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