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的互动关系探究

    廖启云;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因其自身的本质规定性,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深孕于现代化的实践之中,二者辩证互动。现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辐射效能:推动了发展主题的深化,促进了内容的丰富,推动了方法的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现代化产生能动作用:对方向进行规约,促进与现代化相一致的人的素质结构的形成,推动了现代化的本体发展。

    2017年01期 v.36;No.121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国以来党的社会组织建设思想及其价值

    康宗基;

    建国以来,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社会组织建设思想,包括吸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发展的独立自主性作用等等。党的社会组织建设思想是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这些思想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建设思想,为新时期社会组织建设指明方向;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增强执政能力奠定基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

    2017年01期 v.36;No.12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综述

    黄凯旋;

    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存在性、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

    2017年01期 v.36;No.12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民族地区话语场域的价值回归

    陆莎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当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场域价值式微、时效性低下,必须回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民族地区的价值诉求,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应与各民族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艺术话语、本地话语等特有的文化形式、话语形式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话语形式应切实融入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场域。

    2017年01期 v.36;No.12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适应性对策分析

    吕晓艳;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突破时空的限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具平等性;受教育者具有更强的学习自主性。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新的挑战:教育双方获得信息的可逆性转变给教育者的素质和权威带来挑战;"无屏障性"的信息传播使教育内容受到挑战;受教育者日益呈现出的"叛逆性"对教育的模式提出挑战。因此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塑造新的教育者形象,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和创新教育模式是提高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对策。

    2017年01期 v.36;No.12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社会

  • 美国新维特根斯坦研究探析

    张学广;

    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维特根斯坦哲学形成以安斯康姆和汉克尔为代表颇具倾向性的标准解释。但是此前零星存在因而被忽视的不同解释汇聚壮大而终于形成以美国学者为主的颠覆性趋向"美国新维特根斯坦"。它以"治疗性解释"、"果断解读"、"非正统解释"、"单一维特根斯坦主义"为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戴蒙德和考南特不仅果断地解读《逻辑哲学论》的"无意义",而且充分论证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连续性,将整个维特根斯坦哲学看作连贯的治疗性哲学。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这一解释转向引起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的巨大争议,掀起国际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新潮。

    2017年01期 v.36;No.12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省城乡居民离婚状况实证研究

    余晓艳;赵银侠;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家庭、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婚姻家庭稳定性逐渐下降,由此引发家庭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与离婚妇女权益保护等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陕西省城乡居民离婚状况及其婚姻状况的地域性特征,探讨离婚对儿童、妇女、老人的影响及各级政府的婚姻保护措施与家庭公共服务政策实施效果等内容,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离婚率趋高的原因,提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婚姻家庭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年01期 v.36;No.121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与唐宋古文的内在法度

    张甲子;

    "自然"从南北朝便进入文学理论的讨论视野。刘勰、萧统等人推崇的是文采自然、文质相济;中唐古文运动兴起后,在重建文统的进程中,古文论家对"自然"有多方面的省思;在北宋初年的古文运动中,古文论家更是对文理自然、文法自然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宋代古文自成一家的原因之一。文学理论中对"自然"的阐释步步深入,不仅使"自然"成为了古文创作的内在法度,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古文的发展历程。

    2017年01期 v.36;No.121 41-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全球价值链视域下皖江城市带县域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研究

    徐军;李金鲸;

    皖江城市带县域产业集群拥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尚处在领导型价值链的工序升级和产品升级阶段。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了"轮式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县域产业集群升级的主体机制和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应从扶持核心企业发展、重视市场开发、创新要素投入、集群国际化发展、产业政策制定、行业组织建设等方面促进当地产业集群升级能力的提升。

    2017年01期 v.36;No.121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模式研究

    曹金凤;赵平;陈梅丽;

    随着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城市化规模在不断扩大,城中村拆迁改造、科技园区以及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市政改造与建设也在加速地进行,因此会产生巨大的建筑垃圾,如何合理有效的处理建筑垃圾是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分析西安市建筑垃圾的传统处理现状,归纳现阶段西安市建筑垃圾处理出现的问题,针对西安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提出了就地资源化模式,并对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模式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论证,为推进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01期 v.36;No.12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中国电影产业的立法需求及供给分析

    胡金荣;周恩毅;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适应产业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若干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影产业发展。首先分析了目前电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隐忧,然后梳理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立法供给,包括1978年以来的电影产业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电影产业法律体系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影产业法律规制需求,最后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立法供给的路径选择。

    2017年01期 v.36;No.12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以人为本理念视域下《建筑法》的不足与完善

    徐雷;李文成;张永;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写入宪法,任何立法活动自当对人权保障予以重视和个别化落实。在以人为本理念视域下对《建筑法》进行检视,剖析其在建筑业农民工生命健康权、经济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有关人权保障立法内容上不足的表现及成因,进而结合国家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和建筑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为加强建筑业农民工人权的法律保障,提出完善《建筑法》的建议对策。

    2017年01期 v.36;No.121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旅游法治建设

    段明苒;刘莉;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型旅游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旅游法律具有空间、时间、人为三个要素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法律缺陷。从生态旅游的法治理念、法治体系和法治实施三个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的法治建设障碍,提出构建适合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对策体系:即确立生态化的立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导向,制定国家层面、地方性以及地域特色性的法律和实施条例体系,建立生态旅游的先进管理制度、生态旅游资源的事前控制和事后救济制度以及生态旅游的公众参与和教育制度等构成的法治体系。

    2017年01期 v.36;No.121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徽州古民居彩绘装饰的形成及视觉呈现

    闻婧;

    徽州古民居彩绘分布在古徽州辖治范围之内,大致在今天的皖南及周边区域。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徽州古民居形成了独特的内部结构、外部特征以及区域人文背景下的彩绘装饰。这与徽州文脉、哲学、宗法、伦理、经济、社会、艺术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通过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彩绘装饰的视觉体系也呈现出绘制载体下的内容题材、色彩表达、技术呈现、审美语素等不同的特点。徽州古民居彩绘装饰把文化与商业双重因素的关联性体现的丰富而具体,把儒家为支柱的文化在道、释文化融汇下的美好寓意呈现的既风尚儒雅,又和谐圆融。

    2017年01期 v.36;No.121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旅游地居民行为下的空间生产研究——以天水市麦积镇为例

    刘洋;车震宇;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居民的生活生产行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改变,其中居民作为旅游发展中的被动阶层,拥有的行为权力有限。因此从旅游发展对居民生产、生活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角度,结合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行为对旅游空间的作用、政府对社区居民的意识引导、空间利益的均衡分配以及对社区居民诉求的满足等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反思。以天水市麦积镇作为具体案例,尝试从居民行为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进行旅游空间生产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小城镇空间生产的一种探索。

    2017年01期 v.36;No.121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基地模式探索——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瞿伟;夏进文;宋蕊;何万良;

    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校外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需求的现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引进企业,构建了校企研发平台、校办产业、市场化以及仿真模拟等模式的校内实践基地,并提出了保障措施,有效保证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2017年01期 v.36;No.12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比较及启示

    李俊峰;

    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认同教育、政治认同教育和民族认同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提升国家认同度的教育形式,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虽然都注重对历史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培育以及意识形态教育,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社会环境差异,美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在内容与途径上都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差别。当前,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效果,我们应当在坚持价值立场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前提下,借鉴美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合理经验,通过聚焦历史事件、明晰公民教育、融入国家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和民族认同意识。

    2017年01期 v.36;No.121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编辑委员会2016年全体会议召开

    <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2016年全体会议于2017年1月9日召开,校党委书记、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苏三庆,校长、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刘晓君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刘加平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张继良,副校长邵必林、马川鑫,总会计师胡志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学报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牛荻涛主持。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全体编委、学报2016年优秀论文作者及优

    2017年01期 v.36;No.12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学报社科版正式创刊于199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开设的主要栏目有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学、建筑文化、生态文明、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等。截止目前,学报社科版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数据系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等收录。曾被评为全国理工科院校

    2017年01期 v.36;No.121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