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的本质

    王玉樑;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汇聚正能量。要汇聚正能量,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价值本质决定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所以必须重视价值本质问题。在价值本质问题上,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满足需要论。这种观点认为,价值的本质就是满足需要,但是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按照这种观点,不仅满足合理的需要是有(正)价值的;满足不合理需要,也有正价值。这就不利于汇聚正能量,不利于实现中国梦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应价值论认为,价值本质是善的,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积极效应,能使主体和客体发展完善,更加美好。坚持这一观点,有利于汇聚正能量,有利于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02期 v.34;No.110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研究的新进展:一个研究述评

    薛玉成;

    文化自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综观学术界,国内学者从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的功能、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自信的培养等方面对文化自信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则对文化认同、群族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性探讨。但总体来说,文化自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视角有待拓展。

    2015年02期 v.34;No.11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2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养成

    郑本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柱,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去培育和践行。其中,实践养成是促使人们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把共同理想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之中,融入到党的自身建设之中等措施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通过社会实践的锤炼和体验,从而更有效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2015年02期 v.34;No.11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及其重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

    张瑞敏;牛余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受社会转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出现了信仰危机。其原因包括学理性根源、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世界背景以及个体内在原因,尽管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源,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回应信仰危机,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信念,凝聚共识,保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2015年02期 v.34;No.110 14-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文化

  • 三秦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周春芳;刘进田;谢军华;

    三秦文化源于炎黄、形成于周秦、成熟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明清。三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地域文化的特殊性相交融的产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农耕文化为共性表征。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由盛而衰的历史境遇造就了三秦文化敦本务实的根本精神和怀旧保守的致命弱点。审视三秦文化的当代变迁,以求更好关照时下三秦的文化命脉,为三秦发展寻求文化共识。

    2015年02期 v.34;No.11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不同文化根源看中西孝文化的发展特点

    陶燕;

    不同文化根源孕育出中西方不同的孝文化,且在影响着它的发展演变。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中国孝文化可谓枝繁叶茂而绚丽多彩,它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西方孝文化由于重商的文化根源,始终停留和局限家庭层面,内涵外延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从中西文化比较可以看出,中西孝文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孝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5年02期 v.34;No.11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向理想型社会性格的崛起及应对方式分析

    雷娜;

    媒介工具、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当今社会文化的固有认同,使得外向型性格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想的强势性格,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其他性格类型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挤压了它们生存发展的空间,通过从媒介、经济、文化这三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消解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自身性格形成的关注,减少对非外向型社会性格的偏见,达到和谐共生的局面。

    2015年02期 v.34;No.11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博弈——论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及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误读

    吴花花;

    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性变化,阐释使用价值的虚假性和符号的巨大社会功能,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其合理性。在分析早期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学说的基础上,揭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误读。

    2015年02期 v.34;No.11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RIZ理论的建筑技术创新团队认知过程模型研究

    丁志坤;韩卫梅;江双龙;李婷;

    揭示团队进行技术创新的认知规律,并用于指导创新实践,是提高团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基于实验方法,以熟悉TRIZ理论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为被试,收集在TRIZ理论指导下团队进行技术创新的口语报告数据,并利用质性分析中的扎根理论方法及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口语报告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构建团队技术创新的认知过程模型。研究成果为建筑业利用TRIZ理论解决创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建筑业技术创新认知理论研究成果。

    2015年02期 v.34;No.11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改革的历史演进与制度逻辑——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

    钱海婷;

    在我国发展与改革的历程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形成了发展主义取向、勇于体制创新、政绩导向及地方政府相互间竞争的特征。在我国现有的制度结构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塑造着地方政府的职能。通过提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水平,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责任制建设,提升中央对于地方的治理水平,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

    2015年02期 v.34;No.11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对《建筑法》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立法的评析

    徐雷;斯晓慰;

    依据法学和工程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及建筑业实践,结合《建筑法》相关条款内容,主要基于"质量"和"标准"两个概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律、立法技术适用等三个不同的视角,对《建筑法》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立法内容涉及的重要基本概念、工程管理规律遵循、立法结构和语言技术等,进行了多维度立体式的评析,揭示了《建筑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立法方面,其立法质量科学性存在的不足表现和发生成因。为进行《建筑法》修订,特别是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立法修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5年02期 v.34;No.11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生态文明

  • 生态弱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理性考察——基于《寂静的春天》的隐性价值预设

    翟乐;

    《寂静的春天》以其独到的视角昭示了生态伦理重要性,其背后隐藏的价值预设不同于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是一种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前提下的人道主义。通过对卡逊《寂静的春天》著作背后的隐性价值从生态学视角进行考量,运用马克思"否定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对生态伦理进行理论建构,试图对探寻中国特色式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的理论实践进程有所启示。

    2015年02期 v.34;No.11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巢湖湖滨缓冲带生态景观构建与功能修复模式研究

    程志永;

    巢湖湖滨缓冲带景观构建及功能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湖滨缓冲带自身的生态系统结构运行体系,通过湖滨缓冲带景观域内栖息地恢复、湖滨缓冲带域内群落结构恢复、湖滨缓冲带域内景观系统功能整合性恢复三层修复模式,最终实现巢湖湖滨带生态景观系统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02期 v.34;No.11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国内回鹘城市史研究简述

    乔同欢;

    回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活跃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少数民族之一。研究回鹘的城市历史,有助于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回鹘城市史主要是漠北回鹘汗国、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这几个政权的城市、都城,进行一番简述。在此基础上,对回鹘城市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期对回鹘城市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2015年02期 v.34;No.11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紫坊传统街巷空间意象分析启示

    申志慧;郑玮锋;傅宝姬;周沿海;陈兰;

    朱紫坊作为福州仅存不多的历史街区之一,完好地保存了唐至明清时的格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从空间结构、界面、节点以及尺度等方面分析其传统街巷空间意象,指出注重空间序列性和层次性的组织,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再现,人性化空间场所的营造是延续空间意象、传统肌理和保护历史风貌要考虑的重要角度和层面。

    2015年02期 v.34;No.11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第二殡仪馆建筑命名之文化诠释

    常战仁;

    殡仪馆建筑和景观建筑命名涉及到项目的设计理念,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建筑中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等。大多隐含有"事死如事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等传统理念。追溯故人的以德为先,崇尚人来于自然,归于天地。因此在建筑命名时既取精神层面又兼顾自然之物,符合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015年02期 v.34;No.110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与文学

  • 论海明威作品的创作特征——以存在主义为视角

    覃承华;

    以往关于海明威作品的创作特色的研究主要从冰山理论视角入手。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发现,海明威的作品主要有人物刻画上的"存在先于本质"、以"荒谬"和"痛苦"为基本主题、人物行动上的"自由选择"以及"他人即地狱"的环境描写四个典型的存在主义特征,这一特征与存在主义文学具有高度一致性。

    2015年02期 v.34;No.110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列朝诗集》的编纂始末及其托意微旨

    侯丹;

    钱谦益《列朝诗集》一书从编纂到刊刻,历时数十年。其间,钱谦益因党争之祸而仕途多舛,并因降清之举大受世人诟病,而此书的真正完成,是在钱谦益降清之后。通过对《列朝诗集》编纂起末的考察,不难发现钱谦益以诗存史之目的和复明赎罪之意图。

    2015年02期 v.34;No.110 79-8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问题及策略

    周奔波;王书丹;

    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应充分把握国家政策和机遇,将国际化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本文阐述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因而提出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即:国际合作办学多元化,扩大教师与学生国际化培养受益面,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高职教育国际化育人模式的改革。

    2015年02期 v.34;No.11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浅析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张丹;周奔波;赵光华;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阶段,并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重任,使其在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上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独特性,因此,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以治理理论为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剖析,最后提出具体的实现途径,对于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5年02期 v.34;No.11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侯秋月;

    要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做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具体途径可从课堂与课外以及教师与学生等两方面着手,同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概论"课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即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为根本标准,以塑造新人为基本立足点。

    2015年02期 v.34;No.11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构建

    李彬彬;苏明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统筹协调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虚拟教学与实体教学、虚拟技术与现实技术的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理念,开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三维立体教学思路,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新发展,为实验教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5年02期 v.34;No.11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学者推介

    <正>韩鲁华Han Lu-hua韩鲁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第八、九、十、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初评评委、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评论家协会理事、省社科联重大项目

    2015年02期 v.34;No.11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学报社科版正式创刊于199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开设的主要栏目有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学、建筑文化、生态文明、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等。截止目前,学报社科版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数据系统、人大书报资

    2015年02期 v.34;No.110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