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列主义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兼与王玉樑先生商榷

    周树智;

    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进行历史考证和联系现实历史研究,寻求本来意义上的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本来意义上的真实的"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斯大林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抽象的、片面的、不准确的,用"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术语称谓比较准确全面深刻合适,应拨乱返正,正本清源,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本来的真实面目。

    2014年04期 v.33;No.106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国民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邢倩;

    早期国民党人是近代中国首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问题;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早期国民党人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其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空想性与古典主义色彩。

    2014年04期 v.33;No.10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哲学

  • 身体的话语表达——身体美学的哲学缘起

    韦拴喜;

    身体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在某种意义上,整个西方哲学和美学史就是一部身体由"缺席"到"出场",再到"登堂入室"的历史。身体美学的出场,无疑是对柏拉图以降,经中世纪宗教神学,至黑格尔以终的身心二分、扬心抑身的哲学传统的一种反思与纠拨。尼采、梅洛-庞蒂等现代派哲学家反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为身体正名的努力,对身体美学的学科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资源。身处后现代社会的福柯、费瑟斯通等思想家对权力话语之于身体的宰制,身体与消费文化的共谋关系之思考,加速促成了身体美学的诞生。

    2014年04期 v.33;No.106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语境中詹姆逊的“认知绘图”理论

    陈春莉;

    在后现代社会阶段,人类的生存境况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环境使得美学的内容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詹姆逊要绘制一幅全球性的"认知绘图"美学,以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后现代文化的状况和处于这种文化语境中的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他借鉴地图学的意义,为认知领域勾画出以"空间"概念为基本依据的"认知绘图"。"认知绘图"是詹姆逊精心设计的崭新文化政治模式,为当代文化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视角,借此研究后现代时刻奇特怪异的全球性空间。詹姆逊的"认知绘图"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反映模仿说和旧的"再现意识形态"的框架,在新的历史境遇中融入了更多的内容,形成一种兼容并包的美学模式。

    2014年04期 v.33;No.10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

  • 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自生态女性主义的启示

    陈登源;

    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是女性的议题、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对发展问题的独特见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主张,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女性主义以女性作为研究视角,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呼吁社会注重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是生态价值观的宣传者、"生态家庭"的塑造者、社会环境的建构者、自然环境的维护者。应以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把女性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这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年04期 v.33;No.10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阳明心学思想中非理性之维对德育的理念启示

    薛丽丽;

    在传统德育乃至现代的形式化德育当中,程朱理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侧重点在于理性至上,强调理性对于个体单向的塑造,从而导致理性愈来愈成为异己的、强制的力量。而王阳明心学在不忽视理性的前提下,给予了非理性因素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落实到德育领域,非理性之维更是实现道德有效性的途径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德育提供了理念上的启示。

    2014年04期 v.33;No.106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托克维尔到哈贝马斯——探寻市民社会的特征

    张婧;丁社教;

    尽管学界对市民社会的理论展开过广泛讨论和研究,但并没有对其理论的概念和特征做出统一而权威的定义。首先梳理市民社会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之后通过对思想家托克维尔和哈贝马斯相关理论著作的研读,来探寻市民社会的主要特征。首先,市民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多元社会能够有效防范"多数的暴政"。其次,市民社会是一个自治社会,个人的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常会完成最强大和最集权的行政当局所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后,市民社会是一个商谈社会,在现代市民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意义重大,是形成公众舆论的重要途径。

    2014年04期 v.33;No.10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

  • 思想、规章、精神与党内民主——通过党章考察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周福振;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民主的思想或意识;二是民主的制度或体制;三是民主的精神或生活习惯。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相互促进、往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总规矩,对党内民主进行了许多原则性、系统性的制度规定,有利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但是,有些制度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为党内民主主体的党员还没有将党章规定的民主制度内化为党员的民主精神或生活习惯。

    2014年04期 v.33;No.10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八大以来国内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综述

    牛二耀;

    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内学者针对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定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政府生态行政制度体系的健全、正式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非正式制度的引导和推广以及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等七个方面。但总的来说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具体制度,对于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的研究需加强。

    2014年04期 v.33;No.106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

  • 社会资本范式下农村城镇社会治安管理研究

    牛惊雷;

    城镇化对农村社会治安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但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公共安全需求与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显。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创新农村城镇社会治安管理模式是关键。而管理创新离不开村民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通过社会资本范式分析村民自治意识,对创新农村城镇社会治安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

    2014年04期 v.33;No.10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脱贫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重塑——以连片贫困地区甘肃定西为例

    刘文华;

    解决中国西部连片贫困地区甘肃定西农民的脱贫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贫困分布面广且地域差异大,农民文化、技能素质底下等制约定西农民脱贫的因素并没有彻底消除,农民脱贫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本文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政府主导下的输血式脱贫模式的弊端,从发展区域经济,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运行有机结合的反贫困机制,发挥党的领导与农民首创参与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素质等层面出发重塑定西农民脱贫的新路径。

    2014年04期 v.33;No.106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旅游综合体开发的集聚模式分析——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为例

    陈海明;陈芳;

    旅游综合体是一种结合旅游、地产、娱乐、商业、文化为一体的新型业态,因其是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发展迅速。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了旅游综合体的"土地"、"产业"、"功能"和"运营"等四个要素。并以深圳东部华侨城为例,归纳其旅游综合体开发时序、规划布局和业态分布,分析其开发聚集模式为开发聚集、产品聚集、功能聚集和运营聚集,最终实现企业的放大效应、溢出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等聚集价值。

    2014年04期 v.33;No.106 54-5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

  •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

    陈汉辉;

    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内涵与维度进行界定,并通过来自全国多地企业的358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企业法律、伦理与慈善实践维度以及关系实践维度,进而为现实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成长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企业成长有显著影响:企业法律、伦理与慈善实践和企业关系实践对企业"质"的成长作用最为显著,对企业"量"的成长作用次之。

    2014年04期 v.33;No.10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中国历史城市的再生实践及启示——以西安鼓楼回民区为例

    翟斌庆;竺剡瑶;

    在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城市再生过程中,我国许多历史城市都对当地的城市空间进行重构,并对原住居民进行重新安置,这往往导致当地的传统生活内容与习俗也随之消失。通过对西安鼓楼回民区城市再生实践的探讨,研究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历史城市再生的结果,往往注重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与提高,而对当地社区中非物质文化因素的保护关注不足。其实加强对城市再生过程中的社区参与进行制度化的实施与管理,是实现城市再生政策中所提多方面努力目标的真正关键所在。

    2014年04期 v.33;No.10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唐风园林之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的运用与研究

    刘曼;

    西安唐风园林在营造理念与手法中运用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与艺术效果。唐风园林中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的运用,使得唐风园林更具特色与韵味。如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等一系列唐风园林便充分运用唐风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和西安本土民俗文化元素,使得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相互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2014年04期 v.33;No.10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王统照早期的创作与翻译——互文性对话探究

    李文革;

    在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作家群里,最具代表性的应推王统照。他在文学史上被公认为是这时期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他早期(1921~1924)的翻译文学与创作的问题小说之间的互文性对话关系:从俄罗斯、东欧等弱小国家现实主义作品的翻译中,王统照确立自己创作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方向;从对泰戈尔和叶芝等作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中形成了"爱"和"美"的理念,用此解决中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其创作的问题作品,大都可以找到其与外国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本研究表明,王统照的创作主题、题材和创作手法等,都是通过借鉴诸多外国作家和作品,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2014年04期 v.33;No.106 76-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论《左传》中的幽默

    卓雅;

    《左传》的文学性带来的艺术之美历来为人所公认,其长于记述战争、善于描摹人物的叙事艺术是此书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而书中的另一种艺术之美——幽默却未被人充分留意。延安大学贺陶乐教授曾写过一篇《论<左传>的幽默讽刺艺术》的文章,专门提到这点,而迄今为止,对于《左传》幽默艺术的研究也仅止于此文,挖掘的力度亦不够,实在是一种缺憾。贺教授慧眼独具,指出了《左传》研究中的空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拟从美学的角度再次探讨《左传》的幽默艺术,多方位阐述书中具有的内庄外谐的幽默特征。《左传》的幽默,正需要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才能在那含而不露的行文中发现,体悟作者深刻的用意,欣赏书中特有的内庄外谐的幽默艺术魅力。

    2014年04期 v.33;No.10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代乾陵诗及其史学价值

    李世忠;

    以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为吟咏对象的乾陵诗,是中国古代帝陵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及史学价值不可低估。历代乾陵诗多集中于评论武则天功过是非,作者群体则名流云集,既有陕西关中本地文人,更有历代任职关陕或路出乾陵的著名学者、官员。乾陵诗为今人了解乾陵陵园在后代的植被保护情况、陵园建筑、石刻存在状态等,提供了珍贵史料。

    2014年04期 v.33;No.10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赋论历史考辨

    杜骞;

    文体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之一,而作为文体之一的赋学批评,因赋创作的特有体制,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为赋之体,"不歌而诵谓之赋"为赋之用。然深入古代赋论的历史与体系,其间隆替、交叉等复杂现象又非前引之句可以概括,所以欲明赋学体用,必先对赋的理论批评历史轨迹进行梳理。

    2014年04期 v.33;No.106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教研究

  • 创新建筑类大学生“德育为先”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刘倩;刘晨煜;王庆军;

    当今,建筑领域已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建筑教育的相关理念、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高校建筑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如何创建"德育为先",专业导航,"三位一体"的全程三级辅导机制;创建"德育为先",环境渗透,开放自由的"环境氛围—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创建"德育为先",培养能力,发展导向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4期 v.33;No.10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