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哲学

  • 《管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徐井柱;

    《管子》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思想著作,是对卓越政治家管仲治国思想的深入阐释,全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并在这些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通过对《管子》深刻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从中可以学到"均地分利"的民生伦理、"强国富民"的生产伦理、"重农益商"的交换伦理、"俭侈有度"的消费伦理及"以劳授禄"的分配伦理等思想,也可洞察管仲深厚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对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探寻与挖掘,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契合,对今天经济建设中的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32;No.9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

  • 创新型国家社会基础培育的实现路径

    贾兆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诸多领域的协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创新型国家建成和运转的土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突破现有束缚创新产生和发展的现有的体制制度、组织形式、落后观念等障碍,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会阶层结构优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制定系统合理的社会政策,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及构建社会创新系统等方面培育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以实现全社会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创新活力的迸发,从而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2013年03期 v.32;No.99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革设计的根本准则是人民群众公平受益

    郑凯旋;

    改革开放已历时三十多年,但是改革开放的设计能否使人民群众公平受益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备受干部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历史及现实视角切入,集中回答了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公平收益的问题,同时对公平收益的时代内涵以及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进行了深入阐释。

    2013年03期 v.32;No.99 13-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我国公证纠错机制之立法分析

    谢聪敏;

    中国目前现有的公证立法不完善,公证纠错机制方面,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公证法律制度,现有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少可操作性。有必要对各发达国家的公证纠错机制进行比较借鉴,以解决我国公证纠错立法方面的缺陷,提出完善公证纠错立法的建议,加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以及对社会公信力的肯定。

    2013年03期 v.32;No.9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刍议中国国家考试法的现实缺位与立法对策——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中心展开

    刘成杰;马庆;

    自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选拔高层次人才和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考生已达180万人,面对目前该国家级考试的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散见于现行法律法规中相关规定已经无法进行有效规范,中国亟需制定一部系统性规范国家考试的"法律位阶"较高的国家考试法。

    2013年03期 v.32;No.99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

  •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比较

    万泽民;聂素民;

    当今世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具有自身的政治优势,这也是两种社会制度能够生存发展的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两种社会政治制度优势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提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

    2013年03期 v.32;No.99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模式”的中国话语

    陶绍兴;

    中西方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呈现出日益政治化的态势,这是西方话语分析范式的必然结果。"中国模式"是自我授权的。中国不应简单地去复制西方话语,而是探求一种源于自身历史与中国智慧的方法,开拓出"中国模式"理论的新天地。用中国话语表述"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语境不可或缺。臻于成熟的汉语使得建构"中国模式"话语体系成为可能。

    2013年03期 v.32;No.99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

  • 我国城乡利益失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张红锋;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之间却逐渐出现了利益失衡的状况,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是城市和乡村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两者所处的发展环境不同、地位不同,城市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占据优势,农村处于弱势。通过对城乡利益失衡问题的分析,探索实现城乡利益协调的途径。

    2013年03期 v.32;No.9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推进农民土地置换落户城镇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徐红梅;薛明;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逐步放宽了户籍对农民的限制,各地都在加快农民土地置换落户城镇户籍政策的推进。这些政策涉及到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进城之后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城镇化长效机制建设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从土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房建设、就业吸纳能力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民土地落户城镇长效机制建立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国内城镇化进程稳步和谐推进。

    2013年03期 v.32;No.9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其对西部城镇化统筹发展的启示

    张建平;董欣;和钟;

    通过借鉴老牌发达国家(美国)的先发城镇化经验和新兴市场国家(印度)的滞后城镇化历程的启示,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进机制、实现机制以及与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进行比较,提出西部城镇统筹发展的五点对策,以此指导当代西部健康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并藉此推动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本地化"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

    2013年03期 v.32;No.9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仙游天中万寿塔的设计特征与文化价值探析

    孙群;

    分析天中万寿塔的建筑特征以及雕刻艺术内涵,并与五代宝箧印经塔进行对比,指出其既吸取了早期宝箧印经塔的基本样式,又根据地域特色与民风民俗进行适当的改造,具有多种文化价值,是福建沿海地区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

    2013年03期 v.32;No.99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于梦佳;

    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作为我国古都的重要代表,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堪称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作,二者在城市建制和布局方面,体现着我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脉络趋势,完成了由里坊到街巷的转变,对后世的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现今的一些规划也有着指导意义。

    2013年03期 v.32;No.9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陵园园林化中的生态环境营造

    薛正;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剧增,死亡人口数量也相应地迅速增加,加上中国"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使得一些城市出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尴尬局面。城市可用土地面积匮乏。对于注重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应当推进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生态葬,既让生者对死者寄托怀念,又不占用土地面积,同时开辟新的风景区及旅游景点,促进城市生态建设,重塑城市的绿色氛围。

    2013年03期 v.32;No.99 70-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学艺术

  • 欧·亨利的“诗意栖居”思想

    赵曦;

    欧·亨利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他关注人类非诗意的栖居,即人类所遭受的种种精神危机,如人类崇尚金钱至上,精神被异化、扭曲甚至阉割。对此,欧·亨利进行了鞭策。与此同时,他还致力于寻求解除人类精神危机的途径、追求诗意的栖居。简单的生活与回归自然集中体现了欧·亨利的"诗意栖居"思想。

    2013年03期 v.32;No.9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文精神在莎翁十四行诗和多恩诗歌中的体现

    黄一超;

    英国诗歌的主流是人文主义。分析威廉·莎士比亚和约翰·多恩这两位大师在文风上看似迥然不同,却在人文主义思潮上有着共同的贡献。他们在诗歌措辞和内容主题上十分相似,以莎士比亚的第二首十四行诗和多恩的《跳蚤》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文学巨匠在诗歌措辞上的标新立异、在内容主题上的勇闯禁区、大胆革新的精神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深层次发展。

    2013年03期 v.32;No.99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刍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特点与局限

    黄婷婷;姜梦;

    西方文论自80年代大量输入我国后对我国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本文梳理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特性,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2013年03期 v.32;No.9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教研究

  • 可重构的本科教学组织模式之探究

    郭瑞峰;

    本科教育从市场学角度是一种人才产品的生产,人才市场主体对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决定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模式是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借鉴21世纪机械制造领域先进的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初步探讨可重构教学组织模式。重点探讨构建实用性强、特色突出、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及其组织方式和实施条件及效用。重点介绍处于核心地位的课程体系的可重构性。

    2013年03期 v.32;No.9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李秋莲;

    工程师的基本任务是实践与创新,必须具备工程集成能力。从目前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借鉴美国"CDIO"工程教育的经验,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的培养现状,从实践平台、实践内容、创新意识、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实践教材等方面,做一些探讨优化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建设的尝试。

    2013年03期 v.32;No.99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