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俊利;
李群玉作为晚唐诗坛上一位有创作实绩同时又有创作特色的诗人,其诗作的典型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的山水诗别开生面,给晚唐山水诗融进了新机,另一方面,他的部分诗歌,在审美方向和表现内容上,对晚唐诗体向词体的演进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2011年02期 v.30;No.8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成诚;
通过分析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新作《蛙》的创作动机和文本,对莫言小说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首先分析了莫言以前在创作中的特点,并且收集和分析了莫言在创作《蛙》之前的言论,以更加理性的角度来审视莫言的新作。其次,也梳理了《蛙》的故事和文本,希望能够以此回归到莫言创作的原点,从而挖掘莫言在《蛙》的更深层的意义。
2011年02期 v.30;No.8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于展东;
自中唐德宗贞元至文宗大和年间,七律创作蔚为大观,中唐诗人们创造出了韵律轻松、结构澹荡、平易晓畅的七律。作为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在诗歌创作领域最早起来追求尚实、尚俗创作倾向的先行者,诗人张籍、王建各存有七律八十一首,大多是社交应酬之作,他们赠酬送答七律表现出鲜明的通俗化倾向。
2011年02期 v.30;No.8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艳萍;
美国诗人爱伦.坡将诗歌定义为"美的节奏之创造",认为诗应该以美为目标,给人以美感。他的代表诗作《致海伦》(To Helen)、《乌鸦》(The Raven)和《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无论从忧郁美、音乐美还是古典美来说,都是爱伦.坡独特诗论和美学观的真实写照。
2011年02期 v.30;No.86 7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