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哲学

  •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浅析

    董春;

    "心外无物"是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之一,王阳明试图通过"心外无物"的理论纠正程朱理学以来形成的那种从心外求理的误区。在王阳明"心外无物"的思想当中,心的感知意义处于次要地位,道德至善之心才是此心的根本,相应的物也不再是孤立于人之外的冰冷之物,而是与人相关的"事",甚至于是人的道德行为。王阳明论述"心外无物"的目的是要通过"成己成物"的教养历程,将外在于人的"物",纳入到主体的"心"中来,将作为良知的善良意识凸显出来,但在其凸显出了良知的同时,却极容易走向自然人性论中。

    2011年02期 v.30;No.86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我国民事诉讼立案审查制度的重构

    孙永亮;

    民事立案审查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传统诉权基本理论、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理论,该制度应该进行形式审查,实行立案登记制度。但2007年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没有对立案审查制度作出相应修改,仍然实行实质审查和形式审查相结合的混合审查模式,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为了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起诉难"的状况和保护当事人的诉权,重构我国民事立案审查制度实行形式审查,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1年02期 v.30;No.86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德育教育

  • 浅谈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张光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的深入发展,部队官兵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国内外敌对势力以现代传媒为手段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争夺广大官兵。我军广大政工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认真分析制约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主要因素,采取可行措施促进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

    2011年02期 v.30;No.8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

  •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研究

    常丽娟;贾婷;

    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一般原理及步骤,并将其运用在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研究中,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个指标不同的权重,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2011年02期 v.30;No.8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24 ]
  • 个人特征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关系研究——基于国企员工和大学本科生样本分析

    陈汉辉;

    依据Carroll(2000)观点,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取向,可以被视为企业社会绩效的指示器。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他们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与取向,同时又受到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在国内较少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取向(CSRO)实证研究的背景下,基于313份国有企业员工和大学本科生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个人特征中性别和道德水平二个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取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男性与女性在社会责任取向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相比男性略微看重慈善责任;道德水平差异的影响较显著,道德水平较高者更加看重法律责任,而更不看重慈善责任。从文化教育、个人背景等方面对结论进行合理解释。

    2011年02期 v.30;No.8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论建筑装饰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储若男;

    建筑装饰是以美化建筑形象及其优化建筑空间为目的的行为。建筑装饰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形式,与建筑共同书写着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建筑装饰由于其特定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而区别于造型艺术的其它门类,参与着建筑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创造。通过对建筑装饰艺术的缘起、发展历程的综述以及其与建筑艺术关系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装饰的历史地位、文化意义以及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趋势。

    2011年02期 v.30;No.86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影像公共性对精神归属感的颠覆抑或纪实摄影的焦虩与惶惑

    杨新磊;王继武;

    纪实摄影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本体的含混却又了遭遇"观念摄影"尤其"纯摄影"等当代影像艺术之围剿,酷似全球化世纪荒凉中建筑学的内忧外患。影像人文归属感的迷失,源于摄影家对纪实摄影认同感的阙如。笔者愿美与善回归海德格尔之"本真",在公共性的"无物之阵"中探询自我的归属感,在现代性构筑的空间诗意地栖居,策动一次拯救人类魂髓的精神突围。

    2011年02期 v.30;No.86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贾平凹研究

  • 善之追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二

    韩鲁华;王爽;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虽然趋于多元化,但是,真善美依然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所追求的最为基本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对于善的审美艺术价值的追求,不论是作家抑或批评家,均将其视为衡量文学艺术首要的价值尺度。就陕西当代文学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家而言,路遥是以社会人生之"道"为核心的价值建构,陈忠实是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价值建构,贾平凹是以心灵精神之爱与美为核心的价值建构。

    2011年02期 v.30;No.86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学

  • 论晚唐李群玉诗歌的典型意义

    于俊利;

    李群玉作为晚唐诗坛上一位有创作实绩同时又有创作特色的诗人,其诗作的典型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的山水诗别开生面,给晚唐山水诗融进了新机,另一方面,他的部分诗歌,在审美方向和表现内容上,对晚唐诗体向词体的演进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2011年02期 v.30;No.8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的述说——莫言新作《蛙》的创作动机与文本分析

    成诚;

    通过分析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新作《蛙》的创作动机和文本,对莫言小说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首先分析了莫言以前在创作中的特点,并且收集和分析了莫言在创作《蛙》之前的言论,以更加理性的角度来审视莫言的新作。其次,也梳理了《蛙》的故事和文本,希望能够以此回归到莫言创作的原点,从而挖掘莫言在《蛙》的更深层的意义。

    2011年02期 v.30;No.8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从张籍王建赠酬送答七律创作看中唐七律的通俗化倾向

    于展东;

    自中唐德宗贞元至文宗大和年间,七律创作蔚为大观,中唐诗人们创造出了韵律轻松、结构澹荡、平易晓畅的七律。作为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在诗歌创作领域最早起来追求尚实、尚俗创作倾向的先行者,诗人张籍、王建各存有七律八十一首,大多是社交应酬之作,他们赠酬送答七律表现出鲜明的通俗化倾向。

    2011年02期 v.30;No.8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美国诗人爱伦·坡诗歌中的美

    徐艳萍;

    美国诗人爱伦.坡将诗歌定义为"美的节奏之创造",认为诗应该以美为目标,给人以美感。他的代表诗作《致海伦》(To Helen)、《乌鸦》(The Raven)和《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无论从忧郁美、音乐美还是古典美来说,都是爱伦.坡独特诗论和美学观的真实写照。

    2011年02期 v.30;No.86 7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我国外语认知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崔红梅;宋岳礼;

    根据1995-2009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关认知策略的文章,从外语认知策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角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认知策略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2)认知策略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实证性研究不足;(3)认知策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认知策略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更广泛;将由非材料性研究为主转为以材料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将更加全面,逐步涉及所有外语学习者群体;研究内容将涉及外语教学与实践。

    2011年02期 v.30;No.8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决策效应最大化的科技英语长难句翻译过程研究

    孙琳;

    结合译者主体性和决策科学的相关知识,本文采用综合的认知理论分析模式,对科技英语长难句的翻译过程进行探讨,以全新的视角提出科技翻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译者为中心,以实现决策效应最大化,即实现译文质量最优化的决策过程。

    2011年02期 v.30;No.86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运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教学实验研究

    王琨;张德智;

    通过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应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教学,并且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运用莫斯顿互惠分组模式教学对实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有着显著效果,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02期 v.30;No.8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杨润玲;江莉;周军妮;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体会,阐述了实验教学内容、电路仿真软件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2011年02期 v.30;No.8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