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哲学

  • 对先秦逻辑思想范畴“名”再认识

    何关峰;

    在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研究的考察中,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沿着横向的研究路径,通过分析"名"的本义、"名"的产生、"名"的分类、"名"的作用、命"名"的要求、"名"与"实"的关系、"名"与"正名"的关系以及"正名"的规则,对"名"究竟是什么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诠释,旨在不断逼近"名"在先秦逻辑思想史中的本真涵义。

    2010年01期 v.29;No.8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

  • 政治消极现象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及消除

    田广研;

    政治消极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现实存在的负面现象。政治消极的存在对公民个人、社会团体与组织、国家机构的政治理念与政治行为都有着极为严重的腐蚀和破坏作用,并导致整个社会政治价值观念的扭曲和倒退。必须全面认识这一现象并通过多种途径消除社会政治消极,以推进国家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

    2010年01期 v.29;No.8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中国环境执法的“负熵化”

    陈思思;杨航征;

    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中国环境法的建设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但目前,中国环境法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立法方面、执法方面以及司法方面等。通过引入"熵"这一物理概念,重点地分析了中国环境执法"正熵"现状的三个方面及其根源,并从"负熵化"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与建议。

    2010年01期 v.29;No.81 10-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高校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王锋宪;

    结合高校的特点,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目前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投融资可持续发展应利用融资租赁模式,创新高校融资机制;利用BOT模式融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校科技企业发展;争取社会捐助和国际援助;规范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10年01期 v.29;No.8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钱海婷;

    体制改革打破了供电企业的垄断地位,使得客户成为价值链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环节,供电企业若想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自己的CRM系统;供电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时必须以为客户服务为出发点,以客户满意为终点,建立客户服务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10年01期 v.29;No.8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德育教育

  • 新时期师德教育的内涵

    赵彦晖;曹艳平;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在新时期,要用发展观的思想赋予师德教育新的内涵,从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如何理解和关爱学生等方面对师德教育进行探讨,从而使它变为教育的源动力,开启心灵的钥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0年01期 v.29;No.8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当前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李志红;张育民;于一丁;

    师德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注重个人功利、敬业精神缺乏、不能做到传授知识和育人并重、自身素质欠缺等一些问题。加强师德建设主要应从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及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入手,使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2010年01期 v.29;No.81 27-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师德践行爱为先

    米涛;唐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高校发展的灵魂。爱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石和灵魂,而教师应当爱教育、爱学生、爱生活、爱自己。

    2010年01期 v.29;No.81 30-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德者师之魂

    马川鑫;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渊博的知识,厚重的名望,但教师的灵魂是高尚的品德。这种高尚的品德体现在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学生无尽的责任心。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的爱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以求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2010年01期 v.29;No.8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建筑文化

  • 中国古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概说

    赵安启;刘念;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基本上是绿色的,或准绿色的。在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形成了"象天法地""建筑节俭""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美"和"风水环境意识"等思想观念。总结、继承这份建筑文化遗产,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1期 v.29;No.81 36-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情感归宿与文化认同

    韩鲁华;苗青婷;

    建筑作为一种复合性价值理念建构,不仅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理与物理需求之价值,而且还具有精神与情感价值。从建筑之人文价值理念角度看,情感归宿和文化认同是其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情感归宿和文化认同对建筑进行审视,从而揭示出蕴含在建筑中的价值理念特征,并进而融汇于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的实践之中,这对于建筑更为人文化,更适于人的"诗意安居",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2010年01期 v.29;No.8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绿色建筑对保护环境安全的意义

    薛敏;

    以全球气候问题层出不穷,环境安全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耗能大户、对环境负有重大影响的建筑业,应对以往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绩的黑色作业方式进行改进,在实施绿色作业的同时,不仅增强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更使得环境安全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能够落实。为此各国在着眼本国建设时,应以最经济的能耗、最小的环境破坏和最大的利益所得,建设具有民风民情、地域风貌家园的同时,更要兼顾世界的环境安全,以使人类在更长远的将来,共享地球带给人类的福祉。因此扼制人类欲望、遵循生态原则、倡导低碳生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01期 v.29;No.81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庸思想在西安城市文化标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张翼;樊海燕;

    略述儒家学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西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涵,并通过中西方的比较,提出用儒家的"中庸"思想来解决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如何把城市文脉传承下去的问题,并诠释了西安已有的人文景观、商业文化、标志建筑、色彩、市民行为五大系统。西安城市文化标识系统的开发应从色彩应用、图案设计、文字定位入手。

    2010年01期 v.29;No.81 53-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域文化在当代城市雕塑建设中应用研究——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雕塑研究所工程案例具体分析

    蔺宝钢;王兴亮;

    结合近几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雕塑研究所为陕北建造的几件城市雕塑作品,具体分析地域文化在当代城市雕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陕北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当代城市雕塑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大量引入,也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01期 v.29;No.8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贾平凹研究

  • 大时代与知识分子的心底波澜

    汤先红;孟繁华;

    《废都》的出版到《废都》的再版,其本身的历史语境和潜在的文本内涵都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梳理和审视,还原历史影城中的文化冲突之景,挖掘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潜隐心灵的伪狂欢和自我确证的深层次吁求。

    2010年01期 v.29;No.8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贾平凹三部曲看作家的悲剧情结

    韩蕊;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厚的悲剧情结。以贾氏三部曲《浮躁》、《废都》、《秦腔》为例,考量其中的人事遭际,体察作家的悲剧情怀,将其具体细分为社会悲剧、欲望悲剧和生存悲剧。进而从作家早年生活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和成年后的文化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贾氏悲剧情结的形成原因。

    2010年01期 v.29;No.81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废都》建筑意象的文化隐喻

    储兆文;

    《废都》是一部关于城的小说,但它并不是在描述一座建筑意义上的城,而是在表现一个肉体和精神上的家。这座废都的一个个建筑意象——城墙、街巷、院落、宅第、寺庵等,既是故事发生的现场、人物生活的环境,更是贾平凹从现实生活的斑白记忆中提炼出来的感悟生命、把脉时代、检讨文化的精神映像。

    2010年01期 v.29;No.81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显义的主体间性

    杨小龙;

    巴赫金提出了对话主义理论,重视"他者"的概念。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重新审视了交际中的含义概念,将话语分成显义和隐义。显义作为隐义推导的依据有其自身的对话特性。显义概念的内涵符合巴赫金提出的主体间性特点。

    2010年01期 v.29;No.81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使用场合与意义的差异

    桂永霞;

    英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句子表征同一事件,但其使用的意义和场合不同。本文以主位-述位理论和及物性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他们的不同。并以实例讨论了他们在不同的场合的不同意义,以及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和与语类的关联。

    2010年01期 v.29;No.81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高教研究

  • 转变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王文东;

    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通过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推广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达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目的。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重构教育理念,确定配套考核方式和重视传统教学方式。

    2010年01期 v.29;No.8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身体素质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魏文;郑雪玲;陈红霞;

    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现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从体育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体系、课程范式、学科课程结构、课程与教材评价制度等5个方面的阐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体质。

    2010年01期 v.29;No.8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金属塑性加工学系列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

    庞玉华;杨西荣;杜忠泽;王快社;张郑;王庆娟;

    对金属塑性加工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的认真研讨,提出大幅增设课程设计环节、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验层次、加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开发大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等实践教学措施,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及科研水平,锻炼了大学生实践学习能力。

    2010年01期 v.29;No.8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献信息研究

  • 基于排序学习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

    申溢颖;

    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是通过学习来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而排序学习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现状和主流排序算法,特别着重分析现行经典排序算法PageRank,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排序学习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排序学习在分析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检索的查准率,满足用户个性化检索要求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01期 v.29;No.8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