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彦晖;曹艳平;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既影响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在新时期,要用发展观的思想赋予师德教育新的内涵,从因材施教、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如何理解和关爱学生等方面对师德教育进行探讨,从而使它变为教育的源动力,开启心灵的钥匙,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0年01期 v.29;No.8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志红;张育民;于一丁;
师德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注重个人功利、敬业精神缺乏、不能做到传授知识和育人并重、自身素质欠缺等一些问题。加强师德建设主要应从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及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入手,使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2010年01期 v.29;No.81 27-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米涛;唐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高校发展的灵魂。爱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石和灵魂,而教师应当爱教育、爱学生、爱生活、爱自己。
2010年01期 v.29;No.81 30-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川鑫;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渊博的知识,厚重的名望,但教师的灵魂是高尚的品德。这种高尚的品德体现在对学生无私的爱、对学生无尽的责任心。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的爱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以求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2010年01期 v.29;No.8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安启;刘念;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基本上是绿色的,或准绿色的。在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形成了"象天法地""建筑节俭""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美"和"风水环境意识"等思想观念。总结、继承这份建筑文化遗产,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1期 v.29;No.81 36-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韩鲁华;苗青婷;
建筑作为一种复合性价值理念建构,不仅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理与物理需求之价值,而且还具有精神与情感价值。从建筑之人文价值理念角度看,情感归宿和文化认同是其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从情感归宿和文化认同对建筑进行审视,从而揭示出蕴含在建筑中的价值理念特征,并进而融汇于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的实践之中,这对于建筑更为人文化,更适于人的"诗意安居",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2010年01期 v.29;No.8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薛敏;
以全球气候问题层出不穷,环境安全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耗能大户、对环境负有重大影响的建筑业,应对以往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绩的黑色作业方式进行改进,在实施绿色作业的同时,不仅增强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更使得环境安全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能够落实。为此各国在着眼本国建设时,应以最经济的能耗、最小的环境破坏和最大的利益所得,建设具有民风民情、地域风貌家园的同时,更要兼顾世界的环境安全,以使人类在更长远的将来,共享地球带给人类的福祉。因此扼制人类欲望、遵循生态原则、倡导低碳生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01期 v.29;No.81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翼;樊海燕;
略述儒家学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西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涵,并通过中西方的比较,提出用儒家的"中庸"思想来解决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如何把城市文脉传承下去的问题,并诠释了西安已有的人文景观、商业文化、标志建筑、色彩、市民行为五大系统。西安城市文化标识系统的开发应从色彩应用、图案设计、文字定位入手。
2010年01期 v.29;No.81 53-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蔺宝钢;王兴亮;
结合近几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雕塑研究所为陕北建造的几件城市雕塑作品,具体分析地域文化在当代城市雕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陕北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当代城市雕塑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大量引入,也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01期 v.29;No.8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