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辉;
分析了《营造法式》产生的社会背景,宋代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状况及地理因素,阐述了《营造法式》的性质、主要内容及编撰目的,说明《营造法式》是在吸收江南民间的工匠的经验并借鉴了古代典章制度的基础上编写的,同时反映了江南建筑技术对《营造法式》在构架、结构、式样做法等方面的具体影响,明晰了江南建筑技术与《营造法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反映社会环境因素对建筑技术交流影响的重要性以及民间建筑是官式建筑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2009年01期 v.28;No.7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喻金焰;
以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的色彩运用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对两种宗教建筑的色彩进行总结分析。首先介绍了佛教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在色彩装饰方面的特点及其应用,然后分析了这两类建筑在用色方面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论述了影响两类宗教建筑色彩应用的文化成因与历史渊源。为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修复古旧宗教建筑色彩以及新建的宗教建筑色彩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2009年01期 v.28;No.77 54-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强;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
2009年01期 v.28;No.77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刊;孙琦;
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建筑学理论特别是对城市与建筑关系的理解形成一种包罗万象、百花齐放的文化现象。从柯林.罗的《拼贴城市》、到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再到弗兰姆普敦的《千年七题:一个不合时宜的宣言》、MVRDV的《阅读MVRDV》、斯坦.艾伦的《点+线》。引用了各篇著作的理论性观点并加以思考串联,纵览在不同时期理论家或实践者在建筑和城市相关问题上的认识变化,并研究这种思想流变的演进过程。
2009年01期 v.28;No.7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