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亚斌;
从影视艺术人类学、影视艺术叙事学、影视艺术表演学、影视艺术摄影学和影视艺术语言学五个维度,对小说《高兴》大量使用场景、字幕、对白、镜头和独白等影视艺术元素,还原城市中国的乡土影像的大胆艺术尝试,予以积极的肯定。《高兴》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影像——此种艺术结构手段,物质再现手段,形象塑造手段,记录了城市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
2008年04期 No.76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灵;
小说《高兴》以进城打工者的身份焦虑与超越问题为线索具体呈现了生活在时代、社会边缘的一个特殊阶层的不为主流媒体言说的真实的生存故事,表现了这个阶层的人们的生存境况、感受和愿望,并通过主人公的认同超越的尝试和努力,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们的生存智慧、人生境界的积极赞美和对他们悲戚处境的无奈反讽与警示。小说以艺术描写的方式无言地提出了一种"三农"主义文学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了达成小说的艺术目的,作者对小说叙述的角度、线索和结构的安排颇具匠心,同时还通过两篇"后记"的设置,使全书形成3个文本和多种话语方式的独特互动,传达出更深广的内涵。
2008年04期 No.76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宁宁;
《高兴》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力作,是其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心血之作。笔者以细读作品的方法,从刘高兴的肾、高跟皮鞋、箫和名字四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一个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
2008年04期 No.76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维燕;于淑静;
贾平凹《高兴》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市拾荒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写照,不仅真实地呈示出富足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另面贫困,而且透过农民工噬魂的遭遇,有力凸现并发掘底层农民工充满盘诘的精神困惑,从中表达作者对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中农民的真切关怀与城乡关系问题的深切思考。
2008年04期 No.7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宁;
贾平凹的新作《高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民进城"主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它描摹了一个全景式丰富、多层面的民间社会,这里有下层农民工艰难的生存图景,也有他们不甘继续蛰居底层的抗争。贾氏的民间不仅是原生态、粗鄙的民间,更是充满魅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民间。在这一民间魅性世界中作家借助镜像塑造了众多相互映衬、对照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添了小说精神意蕴。
2008年04期 No.76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仓;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上,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对当代农民的命运以一种新的关系(视角)即农民与城市及由此生成所谓的农民工的尴尬身份进行原生态写真,及时还原了当代农民在传统身份(及其内涵文化)没落之后生存处境的尴尬、艰难和精神困境。《高兴》是贾平凹继《废都》《秦腔》之后再次对时代情绪深度把脉并给与准确传送的"社会记录"的写实之作。
2008年04期 No.7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瑾;李继凯;
当鲁迅针对封建而启蒙成为现代话语经典之后,贾平凹却在针对"现代"而焦虑与怀疑。从底层书写和启蒙叙事等角度观照和比较《高兴》与《阿Q正传》,从蒙昧与启蒙、卑微与自慰、反思及变形等方面初步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二者虽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正传",但写法不同,语境不同,详略不同,对弱者精神世界的集中关注和深层透视,却是一脉相承或颇有相通之处的。
2008年04期 No.76 49-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平;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大主题,《高兴》再一次提出了这一严峻的问题。在"左翼"式的"底层文学"标准参照下,《高兴》独特的典型形象、思想资源以及人物关系值得研究界重视。就此而言,贾平凹提供了"底层文学"一种新的方式,即在"美学"与"道德"之间,在不伤害"文学"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探索对大时代的讲述。
2008年04期 No.76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君;王晓昌;张恩茹;张宇;郭振宇;
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的教学资源特点进行质量目标定位,在此前提下综合运用ISO管理思想、流程再造、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战略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运行程序、工作过程和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目标明确、过程控制、评价科学、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08年04期 No.76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亚红;瞿伟;何静静;
调查分析博士生的生源特点和英语学习情况有助于改进博士生英语教学,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西部某高校的该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英语在社交听力、口语交流、学术论文写作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亟待加强,因而博士英语教学应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2008年04期 No.7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兆吉;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事业。但民营资本追逐合理利润的本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具备办学经济效益。从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办学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的制定、影响因素、经济效益特异性等几个方面,在缺少国家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学费收入,按新机制、新模式,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从而办好独立学院。
2008年04期 No.76 89-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秋会;南晓红;李安桂;
课程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与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总体方案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分析专业课教学、挑战性的设计题目、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评分机制等教学内容对课程设计的作用效果,构建将多种教学元素与课程设计交汇融合的创新课程设计模式。
2008年04期 No.7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23 ] - 李晓功;杨延龙;
旅游英语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密切结合的课程。从教学实践出发,着重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008年04期 No.7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