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从“六个必须坚持”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

    刘杰;王章豹;

    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和理论品格集中体现于“六个必须坚持”的系统概括: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坚持胸怀天下,分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强大精神力量、鲜明内在特质、显著实践标识、辩证思维方法和高远理论境界。作为系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内在统摄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生发、体系确立和创新发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力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自主性、辩证性、实践性、整体性、世界性等理论品格。认真厘清“六个必须坚持”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间的逻辑关联,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持续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2025年02期 v.44;No.17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以人民为中心”话语场域

    贾后明;冯艺璇;

    围绕维护与实现人民利益,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富有特色的话语表达。这一话语场域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形态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在思想话语上坚守人民立场,而且在经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上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让话语从思想向政策与实践转变。面向未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落实共同富裕目标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话语体系中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场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导向和话语引领。

    2025年02期 v.44;No.170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渐立与证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

    李弘扬;于兆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梳理关于什么是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何独特性、是如何形成的、其理论是如何建构的三个问题。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经由从近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的回顾与总结之基础上,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建构。结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近现代中国应对西方强势侵入而激生的社会生存结构变迁中萌发,是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先天基因的延绵传承中,藉由近现代历史探索经验的理性认知,由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者作出的应然选择,故相较既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对于中国事务的描绘更具阐释力和建设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在价值基础、本质特征和未来指向上因应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从而具备结构化的合理性,将以持续观照中国发展的实际样态保持创新而永葆生机和活力。

    2025年02期 v.44;No.170 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新质生产力研究

  • 论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及实践路径

    周羽航;周太山;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至少可以从“新”“质”“力”三个方面来揭示。其中“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的区别;“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高质量、高品质、新质料;“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生产力要素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质变。上述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用“六个必须坚持”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兼顾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与新型生产关系配套并格的新型上层建筑。

    2025年02期 v.44;No.170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双碳”战略:内在逻辑·现实困囿·实践指向

    罗寒;岳强;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降碳减排、绿色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键阶段。“双碳”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新时期实现新的发展,必然要依托新的生产力质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作为以绿色为底色的生产力新质态,能够通过促动科学技术创新、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要素资源配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引擎、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现阶段,由于高耗能产业的持续发展、价值理念的认知偏差、制度体系的不尽完善等因素,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因而必须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不断提振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新质人才培养、强化制度顶层设计,以切实为实现“双碳”目标赋势增能。

    2025年02期 v.44;No.17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1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逻辑驱动、现实问题及路径策略

    杨琳;马亚妮;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深刻把握其内在的理论、历史、现实以及实践的逻辑驱动,正视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理论内涵探究薄弱、农业生产设施落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以及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多方联动探究,深化理论内涵意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产业效率;强化科技机制创新,促进农业技术提升;激发数字农业动能,培育现代新农人才。

    2025年02期 v.44;No.170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建筑文化

  • 浅析传统界画中的“设计之魅”及其当代启示——以(清)袁耀《汉宫春晓图》中攒尖楼阁的参数化建模为例

    喻梦哲;

    “祛魅”与“复魅”的话题在建筑学领域被具体为如何寻找“设计之魅”,它涉及灵感、理性、科学工具间的辩证关系。受“中庸之道”影响,中国古代营造智慧的传承更多依赖“释魅”的自觉,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极化选择。又因界画创作与建筑设计内在同构,故选择(清)袁耀的《汉宫春晓图》为例,借助AI绘图和参数化工具展开复原设计,在观察机器学习过程、梳理建模逻辑框架的同时,认识到画家综合采取网格控制、视觉诱导、模块化拼贴等手段,在感性的艺术作品中有机植入定量计算、几何作图等理性内容的成熟手法,借此透视古人匠心,探讨机器学习对于建筑行业的当代启示,探索新技术与传统“设计之魅”的内在关联。

    2025年02期 v.44;No.170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中国景观特征评估研究进展综述(2000—2023)

    李莎;师文利;谢婉钰;杨鑫;黄婷婷;

    景观特征评估在国土景观治理层面的作用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2000-2023年中国景观特征评估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历程、内容、逻辑、方法、分布与应用。研究发现:(1)2006年以前作为前沿议题探索期,国家科技发展层面对景观特征评估研究的重视程度,领先于学界与实践界;(2)2006年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国际城乡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景观管理工具,引入我国规划设计研究视野,风景园林与景观学科研团队日益认识到该工具的重要价值,呈现出自发、独立、点状分布于全国的特征,表现为逐步确立行业共识、在地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3)随着2019年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国土治理现代化为目的的景观管理工具的理论指导应用探索加速,出现了以珠江三角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湖为代表的学理性研究案例,标志着用于指导实践的学理性研究体系构建完成。在此基础上,对推动中国景观特征评估工作的未来方向提出建议。

    2025年02期 v.44;No.170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经济与管理

  • 农户职业分化对闲置宅基地盘活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赵茜濛;郭斌;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走地留”的现象日益普遍,引导农户自愿盘活闲置宅基地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陕西省农村650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农户职业分化对农户宅基地盘活意愿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盘活价值认知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农户职业分化程度高的农户更愿意盘活闲置宅基地。(2)职业分化不仅直接增强农户盘活意愿,还通过提升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盘活政策、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认知间接增强意愿。因此,建议政府应致力于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以及增强对闲置宅基地盘活价值的宣传工作,以此激发农户对闲置宅基地的盘活积极性。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拓展农户非农就业渠道、完善非农就业的制度安排以及提升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来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实施一系列策略,加大对闲置宅基地在政策、生态、社会和经济四个方面的潜在价值的宣传力度。

    2025年02期 v.44;No.170 7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法学

  • 普惠性社会服务经营者类型法定化的价值与选择

    于浩;

    从供给来源考虑,可以将基本公共服务中需要社会力量补充供给的部分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普惠性部分合称“普惠性社会服务”。然而,普惠性社会服务极易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混淆,降低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也阻碍了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化。对此,可以考虑将普惠性社会服务经营者限定为一类或几类组织机构,进而降低民众对普惠性社会服务的识别成本、统一法律适用、提高政府引导和扶持的靶向性。而根据普惠性社会服务的特点,应当明确普惠性社会服务经营者为非营利性法人。具体来说,虽然社会团体和基金会也能通过不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公共服务,但社会服务机构是最宜承担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职能的非营利性法人,这种适配性为经营者类型法定化提供了有效支撑。但是,普惠性社会服务经营者组织机构类型法定不应当限制市场和社会活力,在制度设计中须避免对其他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形成制度性排斥和强行性禁止。在未来立法中,既要通过分级管理、孵化指导等手段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社会服务机构,也要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强化财务公开等方法加强社会服务机构经营活动监管。

    2025年02期 v.44;No.170 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文学

  • 贾平凹与报刊的结缘

    邬文博;李继凯;

    报刊贯穿了贾平凹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报刊参与并见证了他在文坛的一次次跃升,不少报刊编辑对他的创作和生活都有过帮助。报刊是贾平凹作品在国内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国内,中央和地方综合性报纸、文艺报刊、学术刊物共同推动了他作品的传播,报刊还参与制造“《废都》批判”这一文学事件;在国外,报刊是我国早期向外推介贾平凹作品的主要途径,之后国外报刊也刊登相关报道和译介。贾平凹还先后创办或负责编辑《工地战报》《散文报》《长安》《美文》几种报刊,积累了一定的报刊编辑经验和方法,这成为他参与当代文学建构的另一重要途径。

    2025年02期 v.44;No.170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丝路建筑文化”专栏征稿启事

    <正>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彰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开设“丝路建筑文化”专栏,旨在探索丝路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我国建筑类“原点院校”,在建筑、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具有深厚学术积淀。

    2025年02期 v.44;No.17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提醒事项

    <正>我刊的参考文献著录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序号排序。2.作者在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时要注意: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应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 ]”)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起讫序号间用短横线连接。示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研究[6-7]。

    2025年02期 v.44;No.170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学报社科版正式创刊于199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常设的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建筑文化、建筑法学、哲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文学等。其中《建筑文化》栏目为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截止目前,学报社科版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数据系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数据库等收录。曾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全国理工科院校学报(社科版)优秀期刊,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等荣誉。

    2025年02期 v.44;No.170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